——专访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
近日,风电并网的瓶颈问题,在电网与电源企业两方面的努力下频现曙光。11月3日,新疆与西北电网750千伏联网工程正式开通,国内首家“电网友好型”风电场日前在大唐公司东山风电场建成。长期以来,对于如何看待电网和电源企业解决风电等新能源电力上网的责任和义务问题在业界屡有争议。值此,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秘书长李俊峰接受本报专访,谈了他对这一系列问题的看法。
电网要承担责任 也需市场激励
中国能源报:对于电网企业在解决风电并网问题上的责任和作为,您如何看待?
李俊峰:随着风电并网瓶颈的日益突出,各界包括电网企业的认识提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电网企业已经从过去的把风电看作是“垃圾电”,转变为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接纳风电。目前,电网企业上下都对到2015年和2020年分别接纳8000万千瓦和1.5亿千瓦风电的目标达成了共识,剩下的只是落实此目标的问题。
在电网企业不断提高认识、与时俱进的同时,国家还是应该把电网当作企业来对待,恩威并施,行政干预与经济刺激并举,才能充分疏通、鼓励和引导电力系统所有参与者发展可再生能源电力的热情。
中国能源报:电网作为国有垄断型企业,按理说解决并网问题本身“不差钱”,为何还需要进行市场激励?
李俊峰:从目前的政策来看,包括电价、财政补贴、国产化率要求、税收优惠等,基本都是着眼于可再生能源装备制造业、项目开发企业、技术研发和示范推广活动等,而没有考虑到电力系统接纳可再生能源电力的系统成本。这个系统成本不单是为可再生能源电力的送出而专门建设线路的投入,而是整个电网系统为消纳间歇性可再生能源电力所付出的系统成本,包括其他电源参与调峰带来效率的降低和利益的损失、电网配备的备用电源及电网远距离输送可再生能源电力的成本核算和相关的电力建设投入等。如参与调峰机组频繁启动,降低了发电效率,或者被迫为可再生能源发电出让发电小时数,减少了自身的收益等等,这些都没有合理的补偿机制。而目前仅凭在可再生能源电力上网电价中提取的电价附加补偿,远不足以弥补电网所付出的这些系统成本投入。
因此,在当前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垄断企业也是企业,仅仅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不认同他们的企业属性,一时可行,但不是不可持续的,不能满足未来可再生能源电力大规模发展的需要,尤其是未来风电、太阳能发电都到了上亿千瓦的时候,对电网企业实施市场激励显得更为重要。
对电网友好和合理弃风均必要
中国能源报:电网企业的一系列要求所额外增加的设备和风电场建设的成本投入一度令风电设备制造商和风电场开发商们叫苦不迭。您如何看待风电设备制造商和风电场开发商所表达的利益诉求?
李俊峰:风电具有随机性、间歇性和不可控制性的特点,对于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提出一系列挑战,而且因为风电的这些缺陷导致的国内许多风电场风电机组大面积切机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对于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提出了巨大挑战。在此背景下,电网企业为保障电网安全型所提出的一系列要求本来就无可厚非,安全是电网最大、最核心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