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风电场建在海外、把风电机组和零部件销售到国际市场。”相信这样的雄心壮志都已写进中国风电开发商和设备商的发展战略中了。接下来的问题难倒了几乎所有人:去哪个国家的哪个省(州)?找谁了解情况和协调关系?有哪些潜在的合作伙伴?面对同一个地区几份截然不同的分析报告,哪个更符合实际?怎么才能用足当地的所有优惠政策?谈判中如何才能不吃亏……
企业出海犹如农民工进城?
对于要到海外市场开疆拓土的投资者来说,这些“ABC”式的基本问题本应早已得到清晰答案,而令人瞠目结舌的是,目前国内的风电厂商对这些问题一片茫然。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在12月6日召开的“中国企业如何投资美国风电项目”研讨会上,戏称国内企业到海外投资风电犹如“农民工进城”。厂商们自嘲地说:“我们比农民工有钱。”
现实也或多或少地印证了这样的说法。2009年,我国风机出口仅2.875万千瓦的装机容量,其中还有一部分是自产自销自建,与国内当年新增风电装机容量1300万千瓦相比,真可谓沧海一粟。2007年和2008年虽有一定出口量,但这不能说明问题,因为当时全球范围内的风电机组供不应求,国外投资商才暂时把目光投向我国的产品。
海外第一个兆瓦级项目装船赴美国明尼苏达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