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方风力发电网>聊市场 >风电设备 > 高端轴承成为我国风电设备制造的软肋 “十二五”期间有望获得突破

高端轴承成为我国风电设备制造的软肋 “十二五”期间有望获得突破

2010-12-22 来源:互联网 浏览数:1544

风电设备需破轴承之困

  12月10日,记者从大连瓦轴集团了解到,又一批为国家重大装备配套的高端轴承产品在这里顺利出产,填补了国内空白:5兆瓦风机变桨轴承发往用户装机;完成盾构机主轴承及滚刀轴承等研发,并开始装机试验;大型组合密封精密背衬轴承研发成功,通过了用户的使用验收……

  与此同时,上海电气总投资5亿元的高效清洁特大型风电轴承生产线技改项目竣工投产,首台3.6兆瓦海上风电轴承下线。上海电气从引进技术到联合设计,再到自主开发,在轴承研制上走出一条新路。目前,中方技术人员的技术开发能力、过程控制能力均已达到国际水平,成本只相当于进口轴承的2/3,大批量生产后,有望下降到进口轴承的1/2。

  虽然弥补差距非一日之功,但国内企业紧盯世界潮流,逐步实现高端轴承产品产业升级的努力,将改变我国许多重点领域关键技术装备上高精密、高可靠性、高转速轴承长期依赖进口的状况。

   轴承是我国风电设备制造的软肋

  近年来,我国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但为重大装备配套的高端轴承却大部分依赖进口,轴承等核心零部件已经成为国家重大装备发展的瓶颈。“国内高速铁路发展迅速,但轴承却成为一个严重的瓶颈。欧美国家目前高铁轴承能满足时速350-400公里的需求,而我国目前的高速轴承大多只能满足150-180公里的动车组。”业内人士举例说。此外,大型风力发电机轴承、深井钻机转台轴承、海上钻井平台系列轴承等能源装备高端轴承也都是国内企业的软肋。

  据了解,精密大型轴承一个重要用途是用于风力发电机。风力发电机用轴承主要包括:偏航轴承、主轴轴承、变速器轴承、发电机轴承等。

  九州电气负责风电设备的一位人士告诉记者,作为风机的重要配套设备之一,风电轴承的受力和振动情况复杂,必须承受巨大的冲击负荷,并且偏航、变桨轴承安装成本较大,同时还需达到与主机一样至少20年的寿命。由于风电设备的恶劣工况和长寿命高可靠性的使用要求,使得风电轴承具有较高的技术复杂度,是公认的国产化难度最大的两大部分(轴承和控制系统)之一。

  国内风电轴承在很长的一个阶段里依靠国外进口,价格昂贵,加大了每千瓦风电设备造价,也制约了风电成本的下降。
国内企业探索中进步

  目前,国产风电轴承逐渐形成了规模化、系列化生产,主要企业有瓦轴、洛轴、轴研科技、方圆支承、上海联合等相关企业。

  据中国轴承工业协会工作人员透露,风电轴承中,偏航轴承和变桨轴承的技术门槛相对较低,而主轴轴承和增速器轴承的技术含量较高,发电机轴承基本上为技术成熟的通用产品。目前,国内风电轴承企业的产能主要集中在偏航轴承和变浆轴承上, 且以3兆瓦以下风电设备配套轴承为主,对于主轴轴承和增速器轴承,基本依靠进口,只有个别国内企业初步涉足。

  据了解,我国轴承行业对风电轴承的设计、制造和试验技术还远远没有吃透,比如主轴轴承是用哪一类轴承为好,变桨轴承是用哪一种结构的回转支承为好,回转支承滚道和齿部淬火如何防止产生裂纹,如何保证表面硬度和淬硬层深度等难点仍然处于探索攻关之中。

  困难重重,但并未阻挡国内轴承企业在探索中前行。一批国内领军企业瞄准世界水平,以振兴装备制造业16个关键领域的高档次配套轴承为市场导向,实行了强投入、高水平、快产出的技术改造,目前已经形成了1.5兆瓦、2.1兆瓦、3兆瓦风电轴承的全方位的批量生产能力。

【延伸阅读】

标签:

阅读上文 >> 中国风电行业龙头新秀旧主新一轮产能扩张即将开始
阅读下文 >> 世界机床业盛会将刮"中国风" 已成为第一大生产国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eastwp.net/market/show.php?itemid=8101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东方风力发电网

按分类浏览

点击排行

图文推荐

推荐聊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