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历史,大型化始终伴随着我们的技术进步。以火电机组为例,在20年前是500千瓦热电机组占多数,后来发展到10万千瓦、20万千瓦的机组,20万千瓦至30万千瓦大概花了5年时间,中间有一个过渡产品是33万千瓦,33万千瓦机组稳定了一段时间后迅速发展到60万千瓦,从33万千瓦到60万千瓦用了4年时间,从60万千瓦发展到100万千瓦用了3年时间,所以大型化是工业革命以来每一个产品领域必须经历的过程。
我国的钢铁年产量接近7亿吨,在全球遥遥领先。回顾一下我们20年的钢铁发展之路,我们的炼钢炉也是从20立方、30立方发展到50立方,后来到宝钢与日本合作的100立方、200立方,宝钢四期以后,我们创造了5500立方的世界第一大锅炉。
韩俊良说:“钢铁工业和火电厂走过非常痛苦的老路,风电不能再走。现在国家也认识到了,国务院38号文件明确规定,优先发展3.0MW机组的技术,鼓励开发3.0以上的技术,这就是中国总结过去产业发展经验得出的结论。”
趋势三 电网友好、自动化
每次电网向风电场提出新的要求,都将促使风电机组技术的革新。风电机组将越来越适应电网的新型控制模式,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
风电并网长期以来是我国乃至世界风电发展的瓶颈因素,并网难的原因很多,但从风电整机的角度看,电网逐步适应风电场的同时,风电机组更要适应电网的要求,如具有低电压穿越功能等。
目前,我国风电并网的行业标准、国家标准正在建立过程中,势必执行更加严格的标准,并网功能差的风机直接影响风场开发商的利益,提高风机的并网能力和自动化水平刻不容缓。
低电压穿越功能、全自动消防系统、全自动机舱位视频检测等,风电机组的高科技特征将越来越明显。
趋势四 走向国际市场
不管愿不愿意,“十二五”期间,中国风电企业都将正式面对国内、国外两个市场。韩俊良说:“中国的风电装备制造企业全面走向世界,这是躲不过的一个发展之路。”
如果说今天中国风电企业的成功是立足于爆发式增长的国内市场,那么,明天中国风电企业是否成功就要看它的国际市场开拓得如何,国内市场、国内经济终有波动的时段,东边不亮西边亮,企业稳定发展离不开国际市场,这一点毋庸多说。
国内风电企业或多或少地做了进军国际市场的准备,金风科技称其30%的的收入要来自海外市场,华锐风电则把短期目标定在了2011年,规划销售量要突破总量的10-15%,未来其国际化要达到30-50%,以国际化支撑“十二五”的发展。
韩俊良说:“我个人感觉中国的风电实际上是个十来岁的孩子,全球的风电也就比我们大两三岁,我们进军国际市场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