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天独厚 “风”裕吉林
风,这个看似大自然随心所欲分配的元素,成就了吉林省发展风电产业的优势。据资料显示,吉林省风能有效蕴藏量为每年6920亿千瓦时,可开发风电资源总规模接近2130万千瓦。白城、松原及四平市,是吉林省风能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加之区域内土地多为成片退化草原和盐碱地,适合集群安装风机,开发利用风能的综合效益巨大。吉林省已经被国家列为7个国家级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之一。
1999年,吉林省建成第一座风电场——通榆风电场,是我国开发风电比较早的省份之一。2006年,国家《可再生能源法》及其相关政策的颁布实施,又为吉林省的风电发展插上了风帆。近6年来,全省风电装机容量年均增长率一直在100%左右。
截至2010年12月底,吉林省电网发电机组装机容量1491.7万千瓦,其中火电装机容量1252.1万千瓦,占比83.93%;风电机组装机容量215.8万千瓦,占比14.46%;水电机组装机容量14.2万千瓦,占比0.95%。吉林省现有风电场22座,按地理位置可分为白城、松原、四平地区3个风电场群,风电已成为吉林电网内的第二大电源。
省政府制定了吉林省风电发展目标:全省风电装机容量,2015年达到1000万千瓦,2020年超过2000万千瓦以上。
凭风而起 瓶颈犹存
在新能源领域中,风能资源因其可再生、环保的特点,成为我国发展新能源的重点选择。几年来,我国风电发展迅猛,增幅和增长率均世界排名第一,吉林省在全国是发展最快的省份之一。
由于电力系统是一个发、供、用同时进行,必须保持实时平衡的特殊系统,各国在风电接入规模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无一例外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问题,直至发生弃风的情况。吉林省发展风电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由于风力发电的随机性、间歇性,以及吉林省电源结构不合理、负荷峰谷差大、风能资源集中地区电网薄弱等特点,给吉林电网的调峰、调频、调压及电能质量等带来了一系列困难。此外,近几年,吉林省风电场突飞猛进的建设速度,远远超过电网建设速度,降低了局部电网的稳定性。电源与电网的关系,就好比车与路的关系,路修不好,就会造成“拥堵”。风电集中接入的松原、白城地区负荷轻、电网结构薄弱,最大负荷仅为90万千瓦左右,而目前的风电的装机容量已接近200万千瓦,大量风电必须外送,从而给风电接纳增添了一定困难。风电大发时经常发生输电线路接近满载,风电外送断面潮流接近稳定极限的情况下,吉林省也不得不采取弃风的措施。
吉林省用电负荷峰谷差大,负荷率低,供热机组多,可快速调节的电源少,一直困扰着吉林电网的调峰和安全稳定运行。风电的大规模接入,进一步增加了吉林电网的调峰难度。经统计分析,吉林电网由于风电的接入,一年内使等效日负荷峰谷差变大的概率为98.4%,也就是说在98.4%概率下风电场并网发电增加了电网调峰的压力。如果要在负荷低谷时段尽可能多地接纳风电,必须尽量少地安排常规发电机组运行;但是由于风力发电的随机性、间歇性和反调峰特性,在负荷高峰时段就会出现电源不足,极有可能造成拉闸限电。如果为了保证高峰时段的供电可靠性,则必须按照其高峰负荷安排常规发电机组运行,这样在低谷时段极易造成弃风的情况。进入冬季供热期,为了满足供热需求,供热机组调峰能力明显下降,这个矛盾更加突出。特别是2010年入冬以来,部分发电企业经常发生由于煤质等原因影响机组调峰能力,加剧了吉林电网调峰的难度。
前几年,由于电网企业和风电企业对大规模风电接入电网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影响认识不足,对风机并网运行的技术条件没有明确的规定,致使部分风电场无功补偿容量不足,快速调节能力差,部分风电机组不具备低电压穿越能力,风电出力的快速变化和异常波动,严重恶化了电网的频率稳定和电网局部电压。近几年,白城地区风电场在发生电力系统故障时,多次发生风电机组大面积脱网的情况,多次造成电网频率、220千伏母线电压和联络线潮流越限,给电网运行带来了较大冲击。
让吉林“凭风而起”,成为风电强省,亟待突破这一系列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