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方风力发电网>聊市场 >行业分析 > 本土企业雄起 风电市场外企节节败退

本土企业雄起 风电市场外企节节败退

2011-05-09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浏览数:1058

  又到一年财报时。近日,国内各家风电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交出的2010年财务报表很是吸引眼球。以国内风电行业龙头华锐风电为例,2008年、2009年和2010年,华锐风电的主营业务收入分别是52亿元、137亿元和178亿元(预测),同比增幅在106%、166%和30%。金风科技近日公布的2010年营运数据显示,该公司截至2010年12月底录得营业收入按年增长64%,达175.9亿元。

  在国内的风电装备制造企业高歌猛进之时,外资风电装备制造企业在中国这个世界上发展最快的风电市场上却遭遇了倒春寒。2004年,国外风机厂商还占据中国几乎80%的市场,而在6年之后,中国本土企业的市场份额却已反超到60%以上,仅华锐风电、金风科技和东方电气三家就达到55%,维斯塔斯也仅能位列其后,而GE、西门子、歌美飒等巨头更是被甩出一线阵营。世界第三大风电装备制造企业苏司兰甚至传出要退出中国市场,天津的工厂转售华锐风电的消息。

  激烈的价格战

  争抢市场份额最直接的手段是什么?价格战!风电行业也不例外。

  在2010年10月底举行的张家口坝上和新疆哈密风电机组招标会上,金风科技1.5兆瓦风电机组单位千瓦报价仅为3850元,为12家招标企业中的最低价。在张家口坝上14个项目中,华锐风电、金风科技、国电电力、东方电气、上海电气、湘电风能、明阳风电、运达风电、中船重工重庆海装等企业参与了招标,1.5兆瓦风电机组报价大多在4000-4100元/千瓦之间。在大型机组招标中,东方电气2.5兆瓦烟墩第三风电场项目报价仅为4036元/千瓦,3.0兆瓦机组最低报价为广东明阳的4100元/千瓦,此次参与竞标最大单机容量是上海电气3.6兆瓦风电机组,单位千瓦报价为5359元。

  2010年年底,时任国家能源局局长的张国宝在一次行业座谈会上询问到场的风电企业代表:“现在风机的价格你们能保证盈利么?”“能够盈利。”几位国内风电设备企业纷纷点头回应。

  这让苏司兰等国外巨头感到难以置信。“从价格上来讲,我们目前跟国内的厂商相比确实没有优势。”从2009年的数据看,维斯塔斯、歌美飒和苏司兰的风电机组平均价格比金风科技高87.6%-163.9%,目前差距也在30%左右。

  在技术层面,国外巨头也没有多少优势。一位风场负责人曾告诉记者,目前国内风机质量和国外相差无几,无论是华锐的双馈风机还是金风科技的直驱永磁,都已经进入行业先进之列,与国外巨头相比有过之无不及。

  在此背景下,国内企业再大打价格战,国外巨头不得不“走麦城”。根据中国风能协会的统计数字,苏司兰2010年新增装机容量约为199.85兆瓦,在中国风电新增装机排名中位列15,维斯塔斯和歌美飒新增装机容量排名第6和第8。相比之下,2009年苏司兰的成绩是新增装机容量293兆瓦、排名第9位。维斯塔斯和歌美飒排名第6和第10。除维斯塔斯外,其余两家都在大踏步的后退。

  本土化应对

  对于苏司兰退出中国市场的传言,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李胜茂分析认为,苏司兰进入我国已经有6年左右的时间,在中国的持续投资超过了30亿美元,这些沉淀下来的巨额资产要想在短期内处理完毕,一方面手续比较复杂,另外其会遭受大量的资产减值损失。他认为,华锐风电购买苏司兰厂房的可能性也不大。“目前国内一些风电整机设备生产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较强,并且产能规模较大,布局也日趋合理,对单纯扩大产能兴趣不大。”既然选择不走,那么就需考虑如何应对困局。

  过去,苏司兰生产风机的很多关键零部件都来自于自己生产或者其所控股的公司。一些同行们认为,这是苏司兰这家印度公司“过于保守”的表现,因为他信不过其他厂商,更不愿意让零部件的供应量制约了自家产量。

【延伸阅读】

标签:

阅读上文 >> 集中润滑系统在风电机组中的应用
阅读下文 >> 海上风力发电现状与发展趋势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eastwp.net/market/show.php?itemid=9369&page=1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东方风力发电网

按分类浏览

点击排行

图文推荐

推荐聊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