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方风力发电网>聊市场 >行业分析 > 从创造到引领中国特高压示范工程的调研与思考

从创造到引领中国特高压示范工程的调研与思考

2011-06-02 来源:中国工业报 浏览数:990

  一、敢为人先,引领电网发展潮流

  电压等级越高,研究开发的技术难度越大、安全可靠性的要求越高。特高压输电技术是国际电力工业的珠穆朗玛峰,达到了现有工业水平的极限,研究工作极具挑战和风险。上世纪60~90年代,前苏联、美国、日本、意大利等国开展了特高压交流输电的前期研究,建设了试验工程和试验站,但没有成熟的技术和设备,没有成功商业运行的经验,更没有技术标准和规范。目前,国外交流输电的最高电压等级为750千伏等级。

  我国的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代表了国际高压输电技术研究和工程应用的最高水平,需要系统研究并掌握世界上一个全新电压等级从系统规划、工程设计、设备制造、施工安装、调试试验到运行维护的全套关键技术,需要在世界上首次研制电压最高、容量最大的变压器、高抗和开关等核心设备。2005年,国务院在听取国家电网公司建议发展特高压输电的汇报后,特别强调“特高压输变电技术在国际上没有商业运行业绩,我国必须走自主开发研制和设备国产化的发展道路”。

  特高压输电核心技术既“不能买”,也“买不来”,必须立足国内、自主创新,经过艰苦努力,在世界上率先实现技术突破。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承载着中国几代电力人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梦想,是我国电力工业和电工装备制造业在国际上实现从学习者、追赶者向引领者转换的历史舞台。

  二、自主创新,勇攀科学技术高峰

  为应对一个全新电压等级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国家电网公司建立了政府支持、企业主导、产学研联合、社会各方参与的特高压创新工作体系,研究提出了“基础研究—工程设计—设备研制—试验验证—系统集成—工程示范”的创新路线,统筹国内各方资源,以工程应用为导向,全面开展了特高压关键技术的自主攻关。

  据统计,有227家单位约5万人参与了项目论证和工程建设。其中包括10多个行业组织和咨询机构、8所高等院校、100多家科研设计、设备制造和建设运行单位,30多名院士、2000余名专家学者。这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

  为支撑科研、掌握技术规律,建设了武汉特高压交流试验基地、北京工程力学试验基地、西藏高海拔试验基地和国家电网仿真中心,改造了西安高电压、强电流试验站,升级了制造厂的试验检测能力,建成了世界上功能最完整、技术水平最先进的特高压试验研究体系,为科学研究奠定了的实证基础。通过“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特高压输变电系统开发与示范”等180余项重大课题攻关,全面攻克了特高压系统的过电压深度控制、绝缘配合、无功平衡、潜供电流控制、外绝缘配置、雷电防护、电磁环境控制和大电网运行控制等关键难题,在世界上率先掌握了特高压交流输电的全套核心技术,共形成专利技术431项(其中发明专利185项),占领了国际高压输电领域的制高点,技术水平国际领先。

  在科研攻关和工程实践的基础上,同步推进标准化建设。在世界上率先建立了由7大类77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构成的特高压交流输电标准体系,已发布国家标准16项、行业标准1项、企业标准73项,为特高压输电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极大地提升了我国在国际电工标准制定领域的话语权。我国的特高压标准电压已被推荐为国际标准电压。

  三、立足国内,攻克装备制造难关

  与国外先进企业特别是大型跨国公司相比,国内电工装备制造业在规模、效益、管理及产品的性能和质量等方面仍有一些差距,综合竞争能力处于弱势地位,而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尤为欠缺。利用我国发展特高压输电的契机,依托特高压工程建设,集中优势力量突破高端产品核心技术,是我国电工装备制造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国家高度重视装备制造业的振兴,特别明确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是我国特高压设备自主化的依托工程。

  国家电网公司为此要求工程设备全部立足国内研制供货,坚持了以我为主、自主创新的国产化路线。特高压设备大都达到了设计和制造极限,常规设备的制造、运行经验不能确保对特高压设备特性的精确把握,极具挑战和风险。为成功实现设备国产化研制,国家电网公司研究提出了依托工程、业主主导、专家咨询、质量和技术全过程管控的产学研用联合创新模式,充分调用各种资源和力量,组成由专家委员会和科研、设计、制造、试验、建设、运行单位以及高校组成的常态设备研制工作体系,打破了业主与厂家、厂家与厂家之间的技术壁垒,集中力量进行开放式创新,形成了创新合力。

  在国家电网公司的全面主导下,电力装备行业通力合作,大专院校和研究机构大力支持,用短短四年时间,走过了前苏联和日本等国15~20年的道路并实现了全面超越,研制成功了代表世界最高水平的全套特高压设备,创造了一大批世界纪录,设备国产化率达到90%,掌握了核心技术,形成了批量生产能力,实现了国内电工装备制造的产业升级。国际上电压最高、容量最大、损耗最小的变压器和并联电抗器,技术水平最先进的气体绝缘金属封闭组合电器等高端设备均为“中国制造”。

  在特高压项目带动下,国产全系列高压设备制造水平和品牌形象大幅提升,在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中形成了核心竞争力,掌握了国内市场主动权,并全面进军国际市场。依托特高压工程实践,我国输变电设备制造企业已进入从“装备中国”向“装备世界”转变、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

  四、安全可靠,奠定科学发展基础

  工程投运至今已安全运行28个月,最大输送功率283万千瓦,一般输送功率100~250万千瓦,按设计预期实现了大容量送电,经受了雷雨、大风、高温、严寒等恶劣条件以及各种运行方式、运行操作和电网故障扰动的考验,未发生任何因特高压设备和系统缺陷引发的事故。

  运行过程中,特高压工程沿线2000米走廊通道内先后遭受雷击5000余次,但未发生任何雷击跳闸,成功解决了国外同类工程雷击跳闸率过高难题,运行可靠性优于同走廊的500千伏工程。特高压设备的在线监测和年度例行试验结果表明,设备参数与初始值完全一致,指标优异、性能稳定。

  工程连接华北和华中两大电网,总装机容量达到3.7亿千瓦,联网系统运行稳定,潮流、电压和频率控制有效。工程与原来500千伏联网方式比较,资源配置能力显著加大,系统抗扰动能力增强,事故支援能力提高,已成为我国南北方向的一条重要能源输送通道,经济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截至2011年4月底,已累计送电234亿千瓦时,其中华北火电送华中155亿千瓦时,替代运送标煤500万吨;华中水电送华北79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煤25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694万吨。实测输电损耗率仅为1.7%,约为500千伏工程的1/3,节能降耗效果十分显著。

    2009年末,通过该工程向华中的紧急支援功率达到248万千瓦、日均电量约5000万千瓦时,对缓解华中电网的供电紧张局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特高压电网的逐步建设,工程的输送能力将进一步释放、作用将进一步凸显,发挥更为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工程的成功实践,全面验证了特高压输电的技术可行性、设备可靠性、系统安全性、环境友好性和经济合理性,使我国具备了规模应用特高压输电技术的条件。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全面突破,为我国电网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全面突破,树立电力工业丰碑

【延伸阅读】

标签:

阅读上文 >> 风电北上步伐渐趋减缓 南下脚步悄然加速
阅读下文 >> 鏖战海上风电:成本考量 政策跟进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eastwp.net/market/show.php?itemid=9628&page=2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东方风力发电网

按分类浏览

点击排行

图文推荐

推荐聊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