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风机技术进步和环保要求,风电相对于煤电的比较优势日益显现。2005年,我国脱硫燃煤机组标杆电价的平均水平是0.37元/度,内蒙和新疆为0.24元/度,东南沿海部分省份为0.40元/度左右,如果考虑脱硝、粉尘等环境成本以及碳排放成本,煤电的完全成本与风电成本基本接近。从长远来看,煤电成本仍在呈上升趋势,近三年每年上升幅度是0.02元/度。即使不考虑环境因素,预计到2015年,风电成本也将与煤电成本持平。同时,我国风能资源储量非常丰富,据国家气象局第三次全国风能资源调查初步估计,10米高度陆上风能资源理论储量为42亿千瓦,技术可开发量是3亿千瓦,如果提高到50米,技术可开发量是6亿千瓦。特别是风电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附加值高,产业链长,消耗资源较少,对经济和就业的拉动作用大。1995—2005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投资由70亿美元上升到377亿美元,占全球电力总投资的39%,其中170亿美元是投资于风电。预计到2020年,全球风电产业投资将达到1500亿美元。因此,我国应将风电作为满足今后一、二十年新增电力需求的重点,摆在优先地位大力发展,并用5-10年的时间,创造出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风机制造业。
但是,针对目前形势,有一种令人担忧的倾向,由于受不同的利益驱动影响,各方面普遍追求装机规模,要求大干快上,不考虑国内的产业基础。特别是我国风能资源都在落后地区,这些地区也急于通过发展风电来带动经济发展。我们认为,这种倾向弊端较多。主要表现在:
一是目前我国风机72%靠进口或者由外商独资企业提供。如果政府拿大量补贴来发展风电,用的是国内的风能资源,而收益大部分被国外或外商独资企业拿走,这样发展风电的意义不大。
二是靠进口风机或引进许可证生产,发展风电的风险较大,成本较高,维护也困难。如600千瓦风机的叶片在国内不能生产时,卖160万元/副,实现国产化后,现在已经降到50万元/副。
三是如果不打好基础,贸然发展风电市场,就会与风机制造业越来越脱节,最终风电产业不仅发展不起来,而且可能会丢掉整个风机制造业。
因此,我国风电发展应在保持一定速度和规模基础上,加速产业化体系建设。等产业化体系比较完善后,再加速发展。具体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打好基础、建设风电产业化体系,实现风电产业稳定、规范、有序发展。目标是“十一五”期间,基本实现风机制造国产化、摸清风能资源家底、搞好电网规划、装机规模控制在每年100万千瓦左右的水平。第二阶段是加速发展。目标是2010-2020年,每年装机水平达到300万千瓦以上,2020年实现3000千瓦甚至更大规模的目标,力争在较大程度上替代煤电,满足新增电力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