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商报》:在经历爆发式增长后,我国风电行业目前的发展进入怎样的阶段?您认为风机设备制造商如何保证风机品质?
李施雄:我国风电行业在经历高速发展之后,正向更成熟稳健的方向发展。国内的风机设备制造企业正在加快提高设备制造能力,打造高端风电设备制造业。目前,国内各风机设备厂商在满足国内供货的同时,也开始将风机出口海外,这也引起了国外风机设备制造商的高度关注。同时,风机设备质量问题也频频出现,核心技术的匮乏和售后服务不足,带来风机运行维护方面的问题,制约了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业继续高速发展。
因此,如何保证风机品质已经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我认为品质的保证是设计、部件等一系列保证的最终体现。风机产业的蓬勃发展催生了不同的风机设计理念,有些设计理念经过验证后发现具有很大不足,这也导致了风机在安装现场质量问题频出。此外,低端风电设备制造业的产能过剩,进一步导致风电设备制造业的恶性竞争,风机的报价从6000元/千瓦降到3500元/千瓦,这样的降幅,远远超过了设备制造企业所能承受的范围。为了生存,一些风机制造厂家不惜牺牲品质来制造风机,造成我国风机设备制造产业的信用危机。因此,风电行业亟需提高设备品质,以保证风电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机电商报》:正在制定的“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和可再生能源专项规划初步提出,海上风电的发展目标为:2015年建成500万千瓦,2020年建成3000万千瓦,您认为这一目标的制定是否实际?此外,根据目前的开发经验,您认为国内风机是否具备制造海上风机的能力?
张源:我国制定了比较积极的海上风电的发展规划。和国外相比,我国海上风电开发起步较晚,开发程度远远不如国外。但我认为这一海上风电规划的制定是有依据的。首先,我国有1.8万米的海岸线,海上风资源丰富。其次,国内有条件发展海上风电的省市都在积极制定该省市的风电规划,发展海上风电积极性很高,国家的海上风电规划也是根据各地上报的规划来制定的,从客观上来讲,具备可以实现的条件。
目前,我们在潮间带已经建成3.2万千瓦的风场,汇集了8家风机设备制造商的9种机型,在1.5-3兆瓦之间。根据目前的运营数据来看,这些机型的可利用率基本在90%左右,目前并没有出现特别大的故障,所暴露出的问题也都在正常的可控范围之内。可以说,目前我国在海上风电的设备制造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
《机电商报》:海上风电对设备的要求比陆上风电要高很多,对于开发商来说,在选择风机设备时,是优先考虑价格还是品质?
张源:不管是开发海上风电项目,还是陆上风电项目,我们都喜欢物美价廉的风机,如果既能保证品质,价格也不高的话,我们的项目盈利空间就会相应增大。然而不可否认,相比陆上风电,海上风电的运营环境更严酷,后期运营维护成本高,因此,我们愿意选择高品质的海上风机,哪怕价格贵一点也不怕。但是如果在国家核定电价的情况下,只能允许我们买价格较低的风机,那我们也只好如此。
我建议,国内的风机设备制造商要对海上风电的特殊性多做研究,如防腐、绝缘、雷电等问题,要拿出比陆上质量高、运行更可靠的风机来,才能保证海上风电项目能够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