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是风能大省,风力资源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然而风电产能却大量闲置,类似风电等新能源企业,在快速上马的同时,还要面临与利益和政策的磨合。
在位于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境内的李汉粱风电厂,记者感到这里非常辽阔,风也特别大,风能资源优势特别明显。
在呼和浩特市仅武川县风电场全部建成后,装机总容量可达300万千瓦,年发电量可达75亿度。发展风电产业为内蒙古经济带来极大的好处,特别是在节能减排方面尤为突出。李汉粱风电场厂长白治深谈起这一点也是津津乐道:“他每年节省煤15万吨,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300吨,粉尘是800吨,可以减少二氧化氮排放48万吨,可以说对节能减排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就在中国十几个省都在为电荒忙得团团转的时候,装机总量和外送电量都位于全国之首的内蒙古,每年却有大量风电窝在区内。以李汉梁风电场为例,去年近一半的风电产能没有释放。白治深说:“我们一年最多能发五亿,去年我们才发了2亿。”
电力外送为何如此之难?有人认为限制风电上网的主要原因是,风电时有时无、时强时弱,对电网形成冲击。然而白治深告诉记者,电网的负荷量才是关键。而另一方面,在过去几年,中国风电因为受政策倾斜,对于资金具有极高的吸引力。受益于此,中国的风电市场曾展现出难以复制的繁荣。不过呼和浩特市发改委副主任李绍强认为作为新能源的风电企业,当前谈盈利还为之尚早:“在发电这块还属于刚刚起步,在盈利上因为电价还定不了,现在还只是属于示范实验阶段,刚建成。”
因为风电市场的规模化发展与地方审批权的收紧,以往风电企业通过银行授信或者项目融资便能获得的贷款,将来可能要更为严格。众多因素伴随新能源企业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迅速扩张,然而这种扩张也正面临着来自利益方与政策磨合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