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刚刚出梅的上海天气晴朗,蓝天白云之下总长约31公里的东海大桥几乎能尽收眼底。
从去年7月开始,这座桥上迎来了另外一些过客:他们通常乘坐旅行巴士,从上海出发,行至小洋山隧道处掉头,反向驶回上海。此行只为一睹东海大桥海上风电场,这里安装有34台华锐风电(29.84,-0.29,-0.96%)(601558.SH)的3兆瓦风机。
据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周亚介绍,东海大桥风电场自去年并网,已累计发电2亿度。而因为风电场的运行数据并不对外公开,针对此项目真实发电量的质疑声不绝于耳。
不过,该项目仍被相关部门视为脸面。根据BTM咨询公司的数据,2010年底,中国以13.8万千瓦的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列例全球第七,其中东海大桥风电场10万千瓦的装机量功不可没。
此项目同样没少为华锐风电赢来鲜花和掌声。从全球来看,尽管西门子和维斯塔斯所生产的海上风机仍占据着91%的市场,但在去年,华锐风电也成为唯一一家跻身海上风机供应商前八强的中国企业。
多少是凭着这样的知名度,两个月前,华锐风电与希腊国有电力公司(S.A. PPC)宣布签署一项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希腊建设风电场并成立风机部门。该份声明称,双方合作可能包括,建立装机容量200-300兆瓦的风电场以及一个海上风电场。
业内人士表示,实际上,以往中国设备企业出口设备,基本上都是自己带钱去发展,很少听说哪家是因为品质优秀而获得订单。而因为海上风电成本较高,考虑到西门子、维斯塔斯等企业在欧洲市场上的价格垄断,一些国外的开发商至少希望引入中国的企业来打破这样的僵局。
“我们的6兆瓦海上风机预计年底下线,明年上半年样机并网运行,但是现在已经有英国和挪威的开发商,邀请我们之后在他们国家建样机。”金风科技(15.41,-0.20,-1.28%)(002202.SZ;02208.HK)公共事务总监姚雨表示。
对于在过去一年陆上风机出口并不算顺利的中国风电企业来说,海上风电可能是一个逆转颓势的机会。
“中国海上风电真正要发展,至少要到2013年左右;大规模的装机,也要等到2016年开始。”BTM咨询公司高级顾问赵峰判断,“但海上风电发展起来也是迟早的事,想要抢占这块市场的企业都开始积极备战了。”
22亿美元砸钱换欧洲市场
据RECHARGENEWS 7月1日报道,欧洲风电开发商Mainstream Renewable Power与华锐风电签订框架供货协议,前者将在爱尔兰建设1GW的风电场,由华锐风电提供项目所需风机。
“项目初期风机将从中国运输过来,但华锐也暗示,如果爱尔兰政府决心大力发展新能源,华锐将在该国建设设备厂。”RECHARGENEWS专栏作者Karl-Erik Stromsta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该项目总投资22亿美元,部分项目融资由中国国家开发银行提供。
“国内风机企业在国外获得的订单基本上都是钱砸出来的。”一名来自北京设备企业销售经理解释。这种方式通常是国内银行给设备企业融资额度,以卖方信贷方式做成项目。
实际上,去年9月国开行已与华锐签订协议,前者将为后者提供总额为65亿美元的融资合作额度,以中长期融资支持风电龙头企业迈向国际化。之前,中国工商银行(4.31,-0.02,-0.46%)北京市分行也与华锐有协议,将为后者提供100亿元等值人民币的意向性融资额度。
然而,尽管手中有钱,华锐的国际化之路仍非顺风顺水。
据了解,华锐已经相继在美国、加拿大、西班牙、澳大利亚、巴西等多个国家建立子公司,去年华锐风电董事长兼总裁韩俊良也曾表示,未来5年海外市场的营业额要超过公司总收入的30%,力争达到50%,业内虽然一直盛传华锐在美国市场有所收获,但都未获得华锐方面的回应。在今年4月之前,未有任何出口风机的确凿消息。
“美国是一块试水地,华锐也确实去了,但国外好的技术都会去抢占美国市场,而包括华锐在内的许多中国公司的技术都是买的别人的执照,你拿什么去跟别人拼?”一位知情人士表示。
他同时透露,一些美国企业认为在进入中国陆上风电市场时吃过亏,所以“现在他们说欢迎中国企业来美国,但是如果中国企业的运营数据不透明,就不会轻易让其进入。”
中国累计装机排名第二的金风科技,去年其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武钢也提出,未来3-5年内海外业务收入目标定在公司总收入的30%。
与华锐相比,金风要略显活跃一些。目前为止,今年已对外宣布了包括美国、埃塞俄比亚、塞浦路斯和巴基斯坦等项目,但总计只有200多台机组,共计351兆瓦。而金风科技去年在中国的新增装机量为3735兆瓦。
曲线起征成熟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