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控制系统产销量居第三位的今年出现变化,去年是东汽,今年上半年被联合动力取代。东汽风机一直排名行业第三,控制系统由其100%控股的四川自控配套。2010年东汽风机事故接二连三,外部对东汽风机质量心存疑虑。业内人士称,东汽主动降价打响了风机行业价格战第一枪。东汽降价的目的显然是想以低价竞争手段保卫已有的市场地位,这一策略去年还有效。但今年风机过剩危机加剧,且其它风机价格都随之下调降至成本价,降无可降,东汽风机的低价策略作用不及去年明显,渐渐让出行业老三地位。
新科“探花”联合动力是央企国电集团的下属公司,国电集团有自己的风力发电场,进军风电制造出手豪华,数亿、数十亿的投资,收购很快搞定,动作快,风格强悍,从上游制造到下游发电运营,整个风电产业链通吃。
排名第四的当属科凯前卫。科凯前卫最大的客户是同属中船重工的重庆海装风机,2010年海装风机装机容量383兆瓦,列国内风机厂商第9位。除了海装之外,客户中还有10家风机厂商,但都是二、三线品牌。孟黎说,“目前在台面上混的,而且有一定规模的,也就是华锐、金风、东汽、联合动力和我们。”
坐四望一
孟黎说,科凯前卫的两个股东,一个是全球最大的风电控制公司,一个是中国最大的军用船舶公司,都是行业的翘楚。
科凯前卫2009年成立当年就实现销售收入8000万元,2010年1.45亿元。“今年有望完成3个亿的销售收入,搞得好3.5个亿。市场份额很有可能今年从第四位提升到第三位。”孟黎说。出身名门的科凯前卫目标是4年内坐上中国风电控制系统细分市场的头号座椅。这在很多人看来几乎不可能实现。中国最大的风机厂商华锐、金风、联合动力、东汽都有自己的控制系统配套公司,也就是老子和儿子的关系,父亲怎么可能把自己碗里的肉给外人吃而不给儿子呢?
孟黎与对手搏杀的武器很简单,就是产品质量和品质。事实上,中国最早一批六年前安装的风机质量的问题风潮已经显现,很多风机不能正常运转,成了摆设。有的运营商慕名而来,希望科凯前卫前去改造控制系统,让风机重新转起来发电。但孟黎遗憾地表示,完全是不同的技术路线,改造基本不可能,只有重新设计、重新安装,而所花的费用不亚于买台新风机。因为质量问题造成大量早期风机基本报废,让他痛心,“说到底,是国家的投资损失。”
安全性是科凯前卫首要的设计理念,也是丹麦风电控制之王和中国军工企业固守的研制原则。诸如安全控制模块有多种,科凯前卫通常选择顶级的一种,当然也意味着采购成本提高。
当科凯前卫和其它风电控制系统公司配套的风机一同参加竞标,风电投资商运营商们并不清楚每台风机旁边的控制系统里谁的安全控制模块顶级或者普通。对他们来说,谁的标价低就可能给谁中标。“中国风电市场以价格为主要动力发展的模式对风电产业良性发展伤害很大。”孟黎认为。
风水轮流转。低价格竞争的产业前些年从彩电到摩托车,如今又转到风机,整个产业陷入低价格竞争的血雨腥风中。
科凯前卫副总经理尤建武说,“风机价格最高的是2008年,1千瓦的价格7000多元,现在的投标价只有3280元。时间只是两年多,价格不到原来的一半。很多风机厂商基本不赚钱,看谁能撑到最后。整机厂商的成本压力必然向下转嫁给配套的零部件厂商。”
孟黎此刻告诫他的员工,“在整个行业落难的时候,我们要能够沉下心来,保证质量。我不考虑当期的吃饭问题,更多考虑未来3年干什么。现在外面的价格战打得很欢,但最终还是质量取胜。价格战之后是品牌战,我们要坚持靠品质、品牌赢得市场。”
在下一个竞逐热点的5兆瓦海上风机烽火战中,科凯前卫控制系统的研制快人一步。安装了科凯前卫控制系统的海装5兆瓦风机在车间里进行最后的测试,将于9月底10月初移到江苏苏北海上。而华锐虽然宣布进军5兆瓦风机,目前还没有研制出来。金风计划上6兆瓦风机,目前项目刚启动,正式产品应用预计要等到2012年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