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淳:在今年一年里边对我们来讲困扰最大是现在产品的开发速度跟不上市场变化的要求。一方面老的产品随着价格下降,利润空间减小,批量化的生产,以前发展势头速度没有过去那么快了。这样就要求我们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对我们这样企业来讲我们立足于自主品牌的一个发展,我们在培养我们自己设计的力量,但这个需要过程和时间的,在这么时间内要求我们快速的针对这种市场需要量,6兆瓦、7兆瓦来自主开发产品,对我们来讲是很大的挑战。但是我们在坚持去做。
温剑波:实际上这么一年说困扰我的问题实际上很多,现在感觉是群雄着陆,整个行业有点无序的竞争。给我困扰问题最大的,我想一个就是品质和价格,这块对我们企业发展是困扰最大的问题。一方面我们要使我们的清洁能源产业做大做强,需要高品质的产品。另一方面,整个对于我们零部件配套厂商来说上下游给我们的价格压力,使得我们生存空间逐渐减少。这块是我们做企业最挠头的,包括风电资金。所以我觉得风电通过一系列的发展,从快速增长到现在平稳发展,最需要做的就是我们要制定我们的规则,制定我们的标准,使我们进行有序竞争。
罗虹:星夜轴承来说我们把它定义成一个是技术先导型企业。我们进入这个市场来说,当初也是靠我们有一些自主研发新的技术,这种技术来说对我们进入市场产品的可靠性、降低成本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这些年来说,随着风机大型化发展趋势越来越快的话,我们现在研发的时候认识到了以往的1.5兆瓦或者2兆瓦以下的在风机轴承上面的技术来说,是无法满足2.5以上、3兆瓦甚至5兆瓦轴承的技术要求。我们这些年联合包括科学院、一些高校和我们自身来说进行了这方面非常多的探索。可是探索的步伐也是非常非常艰难的,说实话我们几乎很大的精力放在这个上头。
李辉:我实际上很同意温总的意见,对我们公司来说他是应该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公司,成立于2009年3月份,也就是刚刚遇上了我们风电大面积的降价的问题。因此,实际上我觉得最困扰我们的就是,我们是中丹合资公司,怎么把我们的产品尽快用上去。我们前面几年是属于潜伏期,希望从明年开始能够使我们的所谓亮剑的时期。特别是随着我们风电机组包括国家标准,包括能源据下面行业标准都陆陆续续在出。包括上一场人家提到LVRT年,我们公司目前也正在做所谓高电压穿越,不仅是DDR穿越,包括电网适应性等等,很大程度是电控系统。我希望能够是在今后几年是我们真正是一个亮剑的时代,谢谢。
Anders Torud:作为相对年轻的公司,我们主要是做海上风电技术,我们没有具体的顾虑,过去几年我们没有太多顾虑。我想在海上风电业务的最大的挑战跟欧洲差不多。也就是要寻求最好的解决方案,而要降低成本。在欧洲也是有过的挑战,我想我们已经开始学习了,我希望我们能够把一些好的风电知识转移到中国来,我们往前发展。我测试可能是今后一个挑战,这对海上风电发展在欧洲曾经是一个挑战,我想今后对中国也会是一各条战。
张定金:我觉得在风电行业,去年风电是冰雪两重天,困扰我们是两个问题,一个是质量和价格的博弈。因为价格这么低,又要保证一个20年的寿命,这对我们零部件制造业来讲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要想保证质量,要付出极大的代价,就是亏损甚至严重亏损。我们还有一个困惑就是创新的困惑,我们公司从1.25兆到2、3、5、6兆,包括3.6兆,我们都是全面开发。我发现我们很多创新的产品到现在,因为整个行业的周期发展速度调整的问题,并没有为我们公司带来价值。
应太福:挑战和困惑,叶片这块像手机一样,风叶的寿命跟手机寿命差不多长,我们公司热爱中国,我也热爱中国,我不想批评中国的质量问题,50%的制造业都在中国。我们认为中国是做生意的好地方,我们会与中国政府推动风电发展,在十二五我们很高兴政府在推动。我们认为中国在引导风电的产业发展。尽管中国也是在财务来说做生意是一个危险的地方,但是我们需要在中国成功,才能在世界成功。我的困惑就是叶片的生产现在不挣钱,零部件不挣钱,但是电力行业在中国挣很多钱。为什么中国政府不把这些利益给整个供应链来分享呢。
董万里:我是觉得我们风电行业发展从十一五期间发展到现在价格一路走低。作为一个从业者我认为现在的话要想靠一己之力或者是靠行业自律使我们价格实现理性回归非常困难。在这我建议我们的特许权招标能否在价格这个权重上给予降低,提高我们的质量权重和服务权重和技术权重。我觉得这样非常有利于我们这个行业健康发展。就质量问题而言,我在中国风电行业从业十多年了,永机的发电机就有将近一万台,截至去年我们国家3万多台在运转。我的深刻体会就是我们的质量解决方案作为整机制造厂来讲没有系统把它结合起来,而是往往大部分的企业都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但通过我们这两年的摸索,和主机厂家进行了协商。事实证明大家各个部件厂家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大家能坐到一起,系统来解决风机的质量问题,我觉得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Jari Tukia:我非常同意刚才各位同仁的见解,我觉得ABB自己也在价格方面面临很多的困境,对于我们顾客而言,对于我们行业来说都有这样的挑战。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讲,虽然中国市场比较严峻,但有很多机遇。比如我们经常说危中有机,我们希望能够向我们的顾客来展示我们在这方面做法,从而能够抓住更多的需求。我们觉得我们今天的业务不可能像去年那么多,也不会下降很大。首先我们的产品应用在很多行业,有助于我们尽快走出困境,并不是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头。所以,我们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司,我们的产品线也是全球化的,我们也希望通过我们的研发和其他行业的相辅相成来度过难关。我觉得对中国而言,我们这个挑战在于怎么样进行更好的整合,我们知道在所有这些行业都会发生大鱼吃小鱼的事情,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安全度过难关,目前来说确实有一些问题。
刘建国:作为上市公司,过去风电高速发展五年给我们股东很好的回报。过去五年对我们最大困扰是什么?我的感觉是资源,这个资源在快速增长的时期,不是外部市场的资源,而是企业的资源,针对这样的快速增长,如何建立优秀团队,建立高级蓝领,还有最优的技术人才,还有内部硬件装备还有产品测试等等。企业产品整个一个链条还有我们的供应链,一个完美的齿轮箱需要最好的轴承,最好的铸件,原材料等等,很小的机电零部件。资源过去五年最困扰我的。
我的体会最大的挑战是品质和高可靠性。我们风电要注重质量,20年生命周期,要实现这个目标,这个目标怎么实现,品质和可靠性,来自每一个经营环境的细节,来自每一个细化的流程。在过去五年高速增长时期,我们要紧紧围绕确保20年寿命,确保高可靠性,把过程做精、做细,把过程控制更严谨。去培养我们每一个员工,这是一个最大的挑战。
主持人秦海岩:刚才几位老总都谈了他过去一年里的困惑、挑战,我简单总结一下,我觉得是三个词,第一就是竞争、第二就是创新,第三就是质量。刚才竞争说的很多,我们三个问题分别谈,先谈竞争的问题,竞争大家谈的很多就是价格问题,这五年风机价格连续下滑,从五年前六七千块钱每千瓦,到3500到4000块钱每千瓦,整机价格跌了差不多一半的趋势。有的老总谈到受到上游整机厂的挤压,下游原材料也在飞速涨价,这个挤压下使我们零部件制造厂商是非常难过的一个冬天已经来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