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问在座老总,我也一直思索这个问题,我觉得竞争是好东西,竞争可以促进行业的发展,促进技术创新,促进成本的提高,促进水平的提高。为什么到中国以后不仅是我们风电行业,其他行业也存在这个问题。往往竞争到了过度的阶段,风电场业在中国发展有五年时间,五年一个新的行业一下做到过度竞争的行业,所有产能过剩等等,价格战,在其他行业上演的问题在风电也上演了。国外竞争也是有的,为什么不会导致恶性竞争。你们针对这种情况有什么建议?从机制、体制甚至从政府、行业角度来讲有什么真知灼见,能解决这个竞争的问题。首先有请应太福总裁,他来谈一谈能不能给我们一些智慧,在中国怎么解决恶性竞争的问题,怎么把开发商的钱也分我们零部件一些。
应太福:你说的很对,实际上中国价格要比其他地方低很多,我相信中国会成为零部件很大出口商。现在很多人是指望印度市场,因为他的成本很低。我觉得美国一些零部件生产已经移到印度,他们国家也有类似举动。我们希望在中国地方政府层面上得到支持,建设更好基础设施,能够支持LM这样的公司在中国设立自己的业务,不知道这样做对中国经济来说是不是就可持续性。我觉得中国所做不仅仅是风能,而是把风电做成经济发展一部分来抓,中国也在鼓励行业发展,创造竞争氛围,制定相关的规则,这些规则使得质量第一,竞争能力差的企业得到自然的淘汰,促进产品出口。
大家看一下华锐风电、金风还有联合电力,他们都在全球市场上有拓展。HCMC虽然公司不大,但是在美国有很好的发展,甚至在马尔代夫,在印度他们也有自己的业务。中国的企业走出国门不断国际化,我们注意到中国价格战在其他地方也比较少见。
主持人秦海岩:还是没有回答我的问题,我们还是请中国企业家,我觉得叶片可能比齿轮箱、比发电机最有过之而无不及,请国内两个叶片企业谈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你们有什么好的建议?我们现在要保证好的质量就亏本,怎么办?先请张总先说。
张定金:谢谢主持人,竞争是市场经济一个必然结果,中国风电发展到现在是非常的正常,没有什么奇怪的。给大家感受是相同的,中国情况跟国际不一样,中国还是正在发展中一个国家和发达国家相比,确确实实这方面很多东西无法相比。在中国么多企业进入,中国现在整个制造业,叶片商,中国的叶片制造商加起来比全球的叶片制造商还要多。中国可能占国际70、80%,这个条件下产生竞争毋庸置疑。
这个经济如果是靠企业刺激起来,解决问题是解决不了,最后肯定要死一批企业,因为没有行业发展,没有死的行业,只有死的企业。我认为其实要解决这个问题,在中国除了大家比较理性,比较强调质量,强调渡电成本,强调20年寿命这个不是问题。最重要就是在规则上面来改进,比如怎么样来鼓励竞争、鼓励发展。比如我们的特许权招标,我们能不能改变一下改革的成分占的权重,我觉得相对比较理性概念就是应该有一个大家公认的价格标准,比如把他定在4200块钱一千瓦,这个时候作为整机上你应该按照这个价格提供什么质量,质量高、质量好的产品来中标,鼓励先进的。我说的话不代表别人观点,咱们这种体制下,领导者都是短期,反正我这任期间把我规模做上去我好升官,短期质量价格必须是要满足要求。后面的问题后面的人去解决。现在大家都会说,你的价格是这样,别人比你更低的价格,比你有更低的提供,永远是无止境的。这个行业有基本的规律。质量是需要成本的,没有成本,你不可能做好的质量。从来我就不相信有免费的午餐,我也不相信有什么物美价廉。这是相对而言,中国整个制造业水平没有特别的成熟,能做到全世界最先进的吗?像做飞机,波音787,都是人家工业革命几百年形成整个工业技术的积淀造成的。中国这方面还没有达到这个程度,这方面理性就是每一个企业家希望得到,每一个人都说自己的产品是好的,每一个人希望获得更多的利润。这个条件下,整个行业变化,是任何个体企业家、经营者,作为微观主体是不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虽然说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不强调政府引导,在积极方面,政府还是应该在政策方面给予改变性,这样可以解决根本问题。要不然我们还是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陈淳:我觉得张总讲的非常对,竞争实际上从我的角度来看,我觉得竞争是不可避免,是一个必然的事情。中国现在的竞争我感觉恶性或者是对行业会造成一定影响。对行业影响,前一个主题的时候大家一直在谈的问题就是质量,会影响到质量。我想一方面竞争是不可避免。另一方面在中国这种情况、环境下、竞争又会给质量和成本带来很大的困惑,所以应该解这个题。
一方面我们感觉希望政府和行业能够做一些工作,不是说去修改规则或者是保护企业。应该做什么?一方面把主机和我们零部件的供应商能不能结合起来,更紧密的来合作,通过紧密合作来抑制价格的下滑。不是大家无序来竞争,单独来看价格,这是一个方面。
另外一方面,为什么中国企业经不起竞争,一旦竞争我们会对质量产生担忧,这可能行业要规范质量标准,这是很关键一点。在国外大家说认证,一定要强调认证,中国我们也都在做,也都在花很大精力,制定很严格的质量标准,这个就是很好的进步。在统一标准下面,这种竞争,在统一质量标准下的竞争,我想是一个良性好的竞争。
从企业本身来讲,刚才您讲抱怨或者放弃,我觉得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策略来讲,一个是要坚持品质、坚持创新,通过创新,通过品牌来保证企业的发展。不要这个时候微利,我就降低成本,我就降低质量标准要求,把成本也降下来,我跟着去市场去拼,这样整个行业就会跨掉。另一方面也是要坚持信念,对行业的信念,不要说快速发展的时候,利润比较好的时候就是朝阳产业,竞争的时候说个不行了,夕阳产业。要坚持,这是我对竞争的看法。
主持人秦海岩:关于竞争问题确实比较热点的问题,我认为叶片企业身受其害,用了不太好的词,各位老总对于竞争问题,了刚才三位谈的见解之外,还有什么更好更有智慧的见解。
罗虹:关于竞争肯定是不可避免,下一步竞争也是短期内最有效的方法。跟我们企业经历有关系,我们一直谈质量、技术、服务,希望主机厂和电力公司能给我们在价格上更理性,重视这些东西。可是我们认为我们谈的很多,可是很少有企业有独到的载质量上、技术上、服务商让上游企业实际获得好处。如果是说能做到这一点的话,怎么说呢?水不会自动向高处流,一定有一个抽水机,什么东西呢?你要用这些东西实际上给上游企业获得好处。关于技术,我们一般认为我们要进入任何一个行业里边去,我们一定要有新的技术,我们把它定义成颠覆性的技术。因为这个技术使我们的产品跟别人不同,其实我向台上有些老总推荐我们产品的时候也是这样,我们肯定不会去重复简单的产品的仿制,而是完全不同的产品推上去。这个进程是很漫长的,零部件向电力公司推荐我们的服务,我们从一年半以前就找各大电力公司谈,没有人理我们。今年就不同了,很多电力公司发现他的产品可能要走出质保期了,首先想到我们,我们有很多解决方案,我们有一些服务小组,主动到各分场去对我们产品进行质量检测和跟踪,我们当时要求所有装我们产品的风机,每一年我们一定对这个轴承做一个检验。所以说最后我们用了一年半的时间,现在我们有一部分的企业就接受了我们这样的理念。技术带来竞争的好处,我们在轴承的时候,06年起步的时候,提出与全世界所有生产这个产品不同的技术,核心技术方案。由于采用集装技术给我们获得很高成本降低,我们这几年对成本的降低不是那么敏感。
主持人秦海岩:刚才谈了竞争问题,我也简单总结一下,我觉得几位谈了几个观点,一个是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刚开始还不完善,需要继续完善我们市场规则,比如提高我们标准、标准执行力度,依靠认证、检测认证提高标准执行力度,使大家站在一个公平起跑线上来竞争。
第二点作为企业角度来讲,我们要靠给客户创造价值,你到底能给客户带来什么价值,我想这样才能真正不是靠同质化,为什么竞争这么激烈,很重要问题就是中国的同质化水平太高。企业自身角度来讲要杜绝这个,靠我们创新,靠我们服务,还是围绕社会价值来出发避免跟别人同质化竞争。
就引出下一个问题,创新的问题,创新是很重要一个。创新这个词也是老生常谈,在中国还是内容行业一样,创新是挺难的。往往在中国创新很难 成为先驱,往往成为先烈了。我们风机部件行业创新就更难,因为我们要满足上游整机开发商的要求,我看这几年我们基本上跟整机场跑,别人搞1.5,你要搞1.5,别人搞得3兆瓦,你要搞3兆瓦。38米叶片突然不存在了,所有客户用88、92都出来了,导致一些企业38米就等于还没有使用基本上没有产生利润,模具就闲置了,弄得很被动。
我想怎么解决这些问题?我们作为部件厂怎么能创新,我想在座从齿轮箱企业的温总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