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发展下一代信息网络、电子核心基础技术与器件、新型显示技术与产品、高端软件和服务外包。1. 下一代信息网络。着力提升宽带网络覆盖范围与接入能力,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快速发展。加强下一代信息网络关键技术、设备、系统、智能终端等的研发和产业化。开展移动通信长期演进技术(TD-LTE)规模商用示范,实施下一代互联网商用推进计划。2. 电子核心基础技术与器件。围绕重点整机系统应用需求,突破高端通用芯片核心技术,着力推动面向计算机、通信、电力、汽车电子、消费电子、工程机械、金融、文化和教育等应用芯片设计、制造与封装,推进关键元器件、专用电子设备的研发和产业化,全力打造国家基础电子产业基地。3. 新型显示技术与产品。重点推进高世代液晶面板及其关键配套产业,着力推进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材料和器件的研发及产业化,推进激光显示、三维(3D)显示、电子纸等新型显示技术及下一代视频技术研发和产业化。4. 高端软件。积极对接国家“核高基”重大专项计划,加强操作系统、海量数据处理等基础软件开发及产业化。大力拓展应用软件的开发和产业化应用,重点推进智能电网、电信、教育、物联网和云计算等应用软件的研发及产业化。5. 服务外包。重点发展研发设计外包、生物医药外包、动漫创意外包、金融服务外包、供应链管理外包等五大外包服务,大力提升服务外包产业层次。
(七)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重点发展轨道交通、智能制造等装备和系统,将我省打造成为轨道交通装备和智能制造装备的集聚区。1. 轨道交通装备。依托高速铁路和长江三角洲城际轨道交通等重点工程,大力发展城市轨道列车、牵引传动、信号系统、供电系统、门系统、清算系统、综合自动化系统等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建立健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用维护和产品标准体系。2. 智能制造装备。强化基础配套能力,突破新型传感器与智能仪器仪表、自动控制系统、数控机床和工业机器人等核心技术,重点发展以数字化、柔性化及系统集成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加强智能技术、智能测控装置和高性能零部件在石化、冶金、汽车、电力、环保及资源综合利用等重点领域的推广应用。3. 专用装备。重点发展交通、建筑、矿山和石化等专用装备,推动机电一体化挖掘机、大吨位装载机、大型高等级路面摊铺机、大型乙稀、大型煤化工成套装备等产业化。着力强化液压元件、智能控制系统、关键部件、配套动力系统等薄弱环节的研发,提升自主配套能力。4. 航空配套产业。大力发展与航空产业关联的关键零部件配套产业和航空维修服务产业,突破航空发动机核心关键技术,加快推进航空发动机产业化,打造重要的国家航空轻型动力产业基地。
(八)新能源汽车产业
以多种动力技术为主导方向,重点发展新能源客车、乘用车和专用车,初步形成部分类别重点整车和重要部件国内领先优势,将我省打造成多种动力的新能源汽车和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基地。1. 新能源客车。以城市公共交通为重点,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纯电动、混合动力、氢燃料电池、天然气大中型客车。2. 新能源乘用车。以出租行业为重点,发展纯电动乘用车。3. 新能源专用车。以各类园区用车为重点,发展观光客车和区内短途交通客车;以市政、邮政、电力等特种公用行业为重点,发展纯电动、混合动力轻型商务专用车。
(九)智能电网产业
重点发展新能源并网及控制、智能电网储能、智能输变电、智能配用电和智能调度通信系统等装备,确保我省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和智能二次系统领域国际领先的地位。1. 新能源并网及控制设备。重点发展滤波电抗器、逆变器、并网控制器、轻型直流设备、运行监控装置等。2. 智能电网储能设备。重点发展电动汽车电池、空气压缩蓄能装置、飞轮设备、超级电容器等。3. 智能输变电设备。重点发展特高压变压器和绝缘材料、短路电流限制器、碳纤维导线、输变电运行状态监测装置等。4. 智能配用电设备。重点发展非晶合金变压器、智能开关、智能电表等。5. 智能调度通信系统。重点发展各类智能传感器、各类专业通讯装置、遥控遥测装置、智能电网调度系统、故障诊断及自愈装置等。
(十)海洋工程装备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