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日本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关西电力公司所属的大饭核电站3号机组在抗议声浪中正式重启,仅仅维持了57天的“零核电”状态终结,日本似乎重新走上发展核电的道路。同一天,日本开始实施“可再生能源电力全量购入制度”(FIT),电力公司开始有义务以固定价格全部收购家庭及民间企业投资所产生的太阳能、风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电力。看似关联不大的两件事,实际上是在“3·11”东日本大地震及福岛核电站事故后日本能源战略和政策选择在矛盾中艰难调整的缩影。
降低核电依赖成共识
福岛核事故后,日本民众空前关注核能利用的安全问题,许多人开始倾向于利用可再生能源。但近三成电力依靠核电的日本如果全部停运核电,将导致供电严重不足,进而影响产业经济活动,国内就业形势也会随之恶化。重启核电或许是短期内的无奈之举。但从长远来看,福岛核事故后,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并逐渐替代核能已成为社会的共识。
日本现行的能源基本规划是2010年6月修订完成的,其中计划到2030年要将核电占总发电量比例从目前的26%提高到50%。但就在上述能源基本规划修订不到一年,“3·11”东日本大地震及福岛核事故爆发,核能安全这个能源利用的基本前提受到动摇。日本政府不得不重新审视并调整依赖核电的能源政策。
2011年6月,日本设立了由国家战略担当大臣等内阁成员组成的能源环境会议,重新讨论能源战略,并于同年7月29日制定了降低核电依赖性的能源战略基本理念。经过各种讨论和舆论调查,日本社会各界对于降低核电依存度的发展方向逐渐达成了共识。
大力推动可再生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