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内部资料显示,“今年上半年期末,光伏装备生产领域贷款余额约200亿元”。
尽管今年上半年200亿元的信贷规模与去年同期已经相距甚远,但与同业相比仍处于高位。例如,农业银行、广发银行等今年初就发布文件,限制在光伏设备制造、钢铁制造、船舶制造等行业的信贷审批。“今年行里几乎很少涉及到新能源的贷款了。”广发银行企业金融部一位客户经理说。
事实上,国开行年初也下发了指导性文件,以“支持企业拓展国际市场以及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技改项目,重点关注改善企业流动性,严格控制新增产能建设项目的贷款,促进行业有序整合、度过难关”为提法,开始限制对光伏、风电等产能过剩行业的信贷审批。“去年底,行里就发布了修订后的光伏行业信贷业务指导意见,很早就提前预警并由高层领导直接接手了。”评审二局高管说。
国开行企业局副局长陈剑波也坦言,尽管他们仍旧在开展一些太阳能项目,但都不涉及类似赛维、尚德等制造类企业,大多均为投资额仅三五亿元的小型电厂项目,因为“整个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态势还有待观察”。
现实是,随着光伏企业濒临困境,国开行的巨额信贷开始暴露较大的风险敞口。
近期,江西赛维爆出了资金链断裂的消息。去年四季度,赛维营业利润亏损首次过亿,高达5.31亿美元。在最新的半年报中,其长、短期借款分别高达43.17亿元和92.62亿元,净亏损额2.78亿元。
“绑架”国开行
“国开行的新能源‘冲动’,跟地方政府不无关系。”一位资深银行业学者指出。对各大银行来说,对新能源的热爱肯定远不及地方政府所给出的压力。
上述高管告诉记者,谁也没想到各地分行拿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招牌,以如此强劲的投资冲动,“一下子就搞过剩了”,但这其中不乏当地政府的直接“协调”,因为“政府抓住战略型产业就跟抓住宝贝一样,分行也实在扛不住各方面压力,很是无奈”。
过去几年,地方政府为解决就业、税收和拉动当地GDP,大力上马新能源企业并督促其做大做强,把诸多概念押宝于此,将当届领导对政绩的渴望和企业家个人扩张欲望混合产生了强大效应,并拉了不少银行“下水”。赛维这个全球最大的太阳能晶硅片制造商,就曾是江西省新余市的一面锦旗,吃饱了各路银行的贷款。
“对于赛维,国开行很可能不但不收贷,反而继续投下去。”第一创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分析师胡泽利说,“新余市政府去年财政收入才111.27亿元,且年支出过百亿,如今拿出5亿元来支援赛维,可见其对赛维的重视。”而已经被“绑架”的国开行,不继续放款就意味着过去的信贷直接沦为不良贷款。
实际上,与地方政府瓜葛不清历来都被各大银行所沿袭,并非国开行独有。银行都试图借助政府资源在当地生根发芽,两者的瓜葛只是时间和深浅问题。
“甚至于,一些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高管都由政府任命。”上述学者谈到。相比而言,国开行等政策性银行因其管理体系的特殊,分行的管理层级往往高于地方政府,从而较少受其制约,反而能表现出相对强势的议价能力。
陈剑波告诉记者,国开行是最早涉足地方融资平台的银行,有着一整套谨慎可行的运行方案。直到运行五六年后,其他银行纷纷入驻并不断放大信贷规模,才以致于最终无法规避风险并开始了清理整顿。
据统计,国开行目前现金流全覆盖的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余额占比为95%,基本覆盖为4%,半覆盖和无覆盖为1%,约330亿元。上述高管表示,且不论银行自身有着处理风险坏账的多种方式,即便这330亿元全部沦为坏账,也仅仅会将国开行的不良贷款率推高至0.8%左右,仍远低于银行业3%的警戒线,不会对银行流动性造成实质性影响。
“与地方政府的关系还不至于迫使各分行过激投资,这并非国开行新能源‘冲动’的最主要原因。”中央财经大学银行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
政策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