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当看到他们所用的测风塔高度只有10米-20米时,谢长军又重拾了几近破灭的希望,他马上下达指令,重新测量安徽来安县的风资源。
测风塔随即升高了五六倍,一年下来,龙源电力发现,来安县的年平均风速可达到6米/秒,在丘陵顶部、树木少处、水面上部,风资源状况更好,在此建设风电场应该可以盈利。
2010年3月12日,当其他风电开发公司还对低风速犹豫不决时,龙源电力从辽宁公司和江苏公司抽调人马,火速组建了安徽公司,在当时还处于风电处女地的安徽落下了“来安之子”。
从没这么精细过
如果还延续在甘肃、内蒙古开发风电“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风格,开发企业恐怕就要消化不良了,在鱼米之乡的安徽,唯有细烹小鲜、细嚼慢咽才能充分吸收。
龙源电力发现,在地形复杂、植被丛生的来安县,风机点位上几米的差别等同于盈利与亏损之间的差别。龙源电力安徽公司党组书记、副总经理保伟中告诉记者:“如果安装不精确,电量往往可以相差一倍,地形、地貌的影响非常大,最理想的地形是丘陵的下方有一片水面。”
影响风机点位的还有庄稼、矿产资源、树木等因素,如果与当地居民难以协调,再好的点位也要放弃。
与“三北”地区开发模式不同的地方还有风机排列。在风资源好的地方,风机即使排列的紧密一些也没有大碍,但在风小的内陆地区,风机间小小扰流导致的电量损失却是举足轻重。龙源电力的目标是把扰流影响降低到零。
具有决定性的因素还是风机本身,这也是国家能源局主管司局长久以来的担心,虽然多家企业宣称自己研发出了适合低风速的设备,但这种宣传是否符合实际,谁心里也没底。
经过调研,龙源电力认为现有风机仍有不小的改进空间,保伟中找来供货商远景能源和国电联合动力的工程师商量对策。为了尽可能大的捕捉风能,叶片从87米增加到了93米,但随后龙源电力发现,增长叶片并没有使发电量有明显提高,原来,与叶片一起改进的还必须包括核心的控制系统,优化控制系统的工作,使来安风电场的发电量提高了8%。“不过这有一个前提,”龙源电力安徽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王健告诉记者:“企业必须对风机有深刻理解,自己有能力设计风机,那些买图纸生产出来的风机企业,不知道如何改进。”
此外,龙源电力在风机上加装扰流板、温控器等零部件,可以提高将近3%的发电量。
为了进一步提高宝贵的电量,龙源电力制定了独特的运营办法,如严密监控风机的任何微小故障、停机检修时间等,不放弃哪怕是百分之零点一的改进方式。
在保伟中看来,这些改进方式完全可以应用到高风速地区,如果每台风机发电量的小幅提升乘以风机总数,那将是庞大的发电量。
2011年5月10日,龙源安徽公司25万千瓦低风速风电场竣工投产,实现了安徽省风电零的突破,比“零的突破“更为有意义的则是,它证明了中国广大的低风速地区已具备开发价值。
低风速中的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