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年11月14-15 日,与北京国际风能大会遥相呼应,丹麦西部重要港口城市艾斯比约(Esbjerg)集中了来自丹麦、德国、英国、西班牙等十余个国家的170 多家风电企业,在进行双边洽谈的同时,也在为如何打造一条低成本的海上风电供应链出谋划策。
自2007 年至今,在丹麦海上中心(OffshoreCenter Denmark)的组织以及丹麦风能协会和丹麦政府投资促进署的支持下,作为年度行业大型活动,丹麦海上风电B2B 国际会议(OWIB)成为讨论北欧地区海上风电合作商机的高效平台。称其“高效”,可谓名副其实,在首日的B2B 会议上,270 多名代表开展了1600 多场的双边会谈,在每15 分钟一场的短暂会面中,双方企业代表直奔主题,互道精华,快速浏览潜在合作伙伴,开启深入沟通的渠道。据主办方介绍,2011 年的会议上,325 名与会者在一天中进行了5100 场接洽活动,会谈后推动了大量合作协议的达成。于是,会议吸引了欧洲海上风电领域的运营商、制造商、供应商、能源企业、服务企业以及咨询企业,不仅主要的能源企业如DONG Energy(东能源公司)、Vattenfall(大瀑布电力公司)以及大型制造企业维斯塔斯和西门子悉数参加,分工精细的产业链上的船运公司、安装公司、运维公司、港口运营公司等大小企业都非常踊跃。
丹麦海上风电重获动力
丹麦海上风电产业链建设提速,主要受到国际国内两方面因素的推动。从国际上看,北欧地区海上风电规划目标颇为可观。据MAKE咨询公司研究主管罗伯特(Robert A. Clover)介绍,到2016 年的未来4 年间,欧洲海上风电将新增装机1100 万千瓦, 其中95% 位于北欧,英国和德国将继续主导欧洲海上风电市场,两国共计将占新增市场份额的77%。北欧的海上风电项目,有70% 以上位于波罗的海和北海,丹麦凭借其北欧中心的独特地理位置以及成熟的港口体系,为进入北欧海上风电市场提供了绝佳的入口,加之其风险较低的近海风电项目规划以及经验丰富的供应链和人才资源,可有效降低海上风电建设成本。所以,不仅本国企业,邻近国家的风电企业都趋之若鹜。从国内看,丹麦政府为风电发展设定的新目标极大地调动了行业的信心和积极性,也稳固了丹麦作为风电强国的国际地位。据丹麦风能协会首席运营官Jan Hylleberg 介绍,2012 年3 月,丹麦议会通过了新的能源法案,按照新法案,到2020年,丹麦能源总消费水平在2006 年的基础上降低12%,可再生能源占整个能源供应的35%,其中,风电将占丹麦社会电力总需求的一半,届时风电所占比例将高于目前火电的比例,而2011 年这一比例是25.9%。丹麦电力公司目前正在为2030 年风电占整个电力需求的90% 的目标做准备,政府的长远目标是到2050 年所有能源供应都来自于可再生能源。在如此宏大的目标激励下,丹麦的风能产业在停滞了若干年后再次焕发出活力。按照项目进度安排,丹麦2013 年将启动总装机容量100 万千瓦的两个大型海上风电项目(Horns Rev 三期和KriegerFlak)的招标工作,在2020 年前实现并网运行;另有总计50 万千瓦的小型近海风电项目已经开始招标,加上2011 年末的86.8 万千瓦装机以及2013 年即将完成的40 万千瓦Anholt 海上风电项目,到2020 年时,丹麦海上风电总装机将达到280 万千瓦左右。
海上风电企业共同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