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WIB 会议选定在丹麦的艾斯比约,显得顺理成章。港口资源既是海上风电产业链中的重要组成环节,也是海上风电供应链整合过程中的有效平台。作为海上风电设备存放、运输、安装的基地和枢纽,港口的布局对海上风电建设成本影响巨大。据丹麦MAKE 咨询公司介绍,艾斯比约是丹麦通向北海和波罗的海海域拟建的大型海上风电场区的四大港口之一,也是唯一以风电设备存储和转运港口而闻名的城市,比邻世界上首个真正意义上商业化开发的大型海上风电项目Horns Rev 风电场。据港口公司人员介绍,丹麦和欧洲海上风电产业的发展助推艾斯比约成为重要的商业化港口,并且得益于北海和英吉利海峡内规划的越来越多的风电项目,港口码头的规模还在不断扩张当中。目前,欧洲安装的风电机组中,有2/3 经过艾斯比约港发运,码头上常年有数百台风电机组等待运往丹麦、英国、德国、法国、西班牙、荷兰、比利时以及瑞典等国的海上风电场。记者看到,在占地面积35 万平方米、绵延数公里的货场和码头上,分区域整齐摆放着各大公司的机舱、叶片和塔筒等大宗部件。海上风电产业链中的各类公司齐集于此,在合作中不断使垂直供应链向集约化的方向发展,为降低海上风电成本提供了可能的空间。同时,港口经济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次级供应商如涂装、焊接、陆路运输等服务型产业从中获益,有效地促进了当地经济和就业,使风电发展效益惠泽到更广泛的社会阶层和群体,自然也得到了更广泛的支持。
行业基础提供有力支撑
由于风电的商业化程度已然很高,目前丹麦政府并没有针对风电的特殊支持政策,但政府对于清洁能源技术基础研究的支持,依然可以惠及风电领域。所有在丹麦注册的企业,不分大小,不分内外,都可以申请研发资金的支持。“但企业来到丹麦,并非是为了研发资金,而更看重的是丹麦的风电人才资源。”丹麦政府投资促进署区域项目经理Maria HilligsoeStubberuo 女士向本刊记者介绍,“未来丹麦的风电技术发展主要集中在海上风电领域,中国的企业有资金,技术逐步成熟,在产业链上也覆盖更广泛,为适应欧洲市场,把研发中心移到丹麦,对产品进行优化设计,从而与当地市场形成一种双赢的格局。中国企业在丹麦的风电产业体系中,也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她援引中国企业远景能源为例,证明其将研发中心设在丹麦是明智的选择。
在丹麦的日德兰半岛中部,集中了大量优秀的风电专业人才,是企业建立研发中心的理想之地。“中国企业一般都认为建立合资公司似乎更简单,但如果是做研发或销售,可以直接开设公司,并雇佣当地的技术人员和销售人员,更有利于业务的开展。”Maria HilligsoeStubberuo 女士建议道。远景能源公司的全球研发中心就位于日德兰半岛中部,中心的负责人是地道的丹麦人Anders Rebsdorf,曾供职于维斯塔斯的技术部门,他向本刊记者介绍,目前公司研制的3.6 兆瓦两叶片风电机组正在一处靠近海岸的由丹麦科技大学负责运营的测试风场进行测试,运行数据良好。此外,中国天顺风能收购维斯塔斯在丹麦的塔筒生产企业,其目的也是在欧洲建立自己的基地,而不仅仅是塔筒业务。再如,中国的中船重工重庆海装也在丹麦建立了自己的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