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组书记 黄群
1992年,随着第二批机关干部下海的浪潮,我们从当时的能源部电力司,一个外人看来具有项目审批、资金拨付、考核评比等多种特权的“衙门”,毅然投身改革开放的大潮,而每个人都很清楚,也许前方等待我们的并不是坦途,但我们依然满怀激情创业的憧憬和开创事业的豪情。
“望子成龙”的我们总想让公司的名称响亮。记得当时能源部电力司陆延昌、郑企仁、彭高鑑、魏光耀四位司长和朱永芃、詹仲晦、刘顺达三位处长,反复斟酌公司名称。一番努力后,“中国”桂冠没能加冕,“总公司”的后缀也没能获得,最初成立的是“龙源电力技术开发公司”。20年前的那个冬天,当我像捧着宝贝一样捧回营业执照的时候,当时的公司只有区区8个人,但这8个人也着实兴奋了好长一段时间,这便是我们的家。一年后,几经周折我们争取到了“龙源电力集团”的名称。20年后我们不仅让“集团”这个称号名副其实,更让龙源为“中国”争了光,风电装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龙源电力”已然成为中国的闪亮名片。
龙源虽以技改起步,但结合当时缺电的背景,我们更希望能在“办电”上做文章,然而手中无钱,皆为空谈。当时国内的融资难度很大,重压之下我们决定去海外发债,这是一条当时国内从未有人涉足和实践过的融资新路。
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我和朱总、郭珺明、葛岚、张志文、王鸿艳等同事,冒着高温酷暑,奔波于南京、南通、江阴3个城市,取得了此前认为根本不可能取得的24份项目资质的批文。1994年10月19日,龙源成功在美国发行1.1亿美元债券,开创了中国电力工业史上一条低成本、无担保利用外资办电的新路子。经过7年时间,龙源成功完成该笔债券的还贷工作,被摩根士丹利评为亚洲同期最好的融资项目。
我们用发债得来的资金投资建设了江阴夏港电厂,同时盘活了天生港电厂,这家创建于1934年的老厂通过改制扩建焕发了勃勃生机。后来,通过股权分拆、职工持股机制、多次的股权重组等工作,龙源电力终于取得了这两家电厂的控股权,它们成为日后龙源发展的火种,至今盈利能力仍保持行业领先。在龙源风电发展的过程中,通过火电厂的外资盈利进行返程投资等,既解决了风电初创的资金,又通过退税和免税为风电发展节约了共30亿元工程造价。
1999年,按国家电力公司的安排,龙源的优良资产配股到国电电力,面临被解散和划转的窘境。刚主持工作的谢总领着我们这些留下来的骨干,每天都在讨论研究龙源未来发展的方向,经过短暂的阵痛,针对当时火电发展缓慢的形势,龙源决定大力发展以风电为主的新能源,开始了第二次创业。
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龙源电力划归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几年后,随着《可再生能源法》等一系列政策法规的出台,国内风电市场蓬勃发展起来,龙源再次抢得了市场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