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方风力发电网>看资讯 >企业动态 > 成都阜特科技:3年1个亿 风电“黑马”的崛起历程

成都阜特科技:3年1个亿 风电“黑马”的崛起历程

2013-03-22 来源:成都商报 浏览数:912

  地处风力资源并不发达的内陆腹地,成都高新区一家创业企业成都阜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阜特科技)却在短短数年内突破国外风电巨头垄断重围,成为行业的佼佼者。这匹风电“黑马”从一个咖啡厅临时改造而成的厂房起家,目前,其自主研发生产的风电机组的主控系统,为公司带来上亿元的年收入。
  如今,阜特科技以成都为“心脏”,打破国外厂商的垄断,把自主研发的产品装进国内40多个风电场的风机上,成为国内最早实现风电大规模商用的独立运营商。
  首战告捷 紧跟市场进军风电主控
  阜特科技厂房里存放的一个“黑箱子”———首套风电机组主控系统样机,见证了这家公司创业起步的峥嵘岁月。
  2005年,我国第一部针对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专门性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出台。张宇行(现为阜特科技总经理)及创业伙伴苗强(现为阜特技术总监)敏锐察觉到了新能源领域的潜在发展机遇,将目光瞄向了风电系统研发制造。2007年12月,张宇行和苗强带领一支7人团队,经过近两年的努力,推出其自主研发的首套风电机组主控系统。
  彼时,国内风电市场大多采用欧洲的技术设备,但随着近年来风电需求的猛增,欧洲风电设备无论是从规模、技术及维护服务上都难以满足中国市场的需要,一些整机厂正有意寻找国内的主控系统供应商。张宇行团队研发的产品引起了一家整机厂———东方电气[-0.59% 资金 研报]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汽轮机公司)的关注,对方是国内风电行业巨头,经过反复接触,东方汽轮机公司答应等他们的产品研制出来后,可以拿到吉林大安风场进行实验试运行。
  张宇行团队小心翼翼地带着他们的首套产品,奔赴东北,在零下20多度的环境里,3位技术人员爬上70多米高的风塔安装设备,到塔顶后,手已冰冷得毫无知觉,团队人员用随身携带的相机拍下第3张纪念照片后,就因温度过低没电了……“黑箱子”却最终平稳运行。经过风场近一周时间的运行测试,“黑箱子”获得风场业主的首肯。
  “很兴奋,一点都不觉得辛苦。”回忆起当时的场景,苗强激动地说,虽然后来到过多个风场,安装过无数次的设备,但那年的“第一次”成为张宇行团队成员永恒的记忆。而此时,阜特科技尚未正式成立。
  客户已有意向交给张宇行团队一笔订单,但这个创业团队连厂房尚无着落。在得知张宇行团队的困境后,时任成都高新区创新中心主任的林涛当即决定,把创业园内一块准备用来开咖啡厅的场地“借”给他们,并且组织人员连夜加班,帮助他们把它改装成300平方米的厂房。
  2008年1月31日,谐音“Forward”(意为“向前”)的成都阜特科技有限公司在成都高新区正式注册成立。办完手续后,张宇行立即赶赴客户处,签订了首笔订单。彼时,国内风电市场刚刚“点燃”,公司预计当年实现100套设备的销售。但当天晚些时候,苗强接到了张宇行的电话,传来的消息是:首笔订单签了200套设备、总值约4000万元!
  并网成功 历练团队开启大规模商用
  首套设备调试成功、首笔订单到手,只是跨出的第一步,新成立的阜特科技十分清楚,要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必须接受下一个更大的考验———并网成功、实现大规模商用。
  艰苦的创业奋斗经历,磨砺了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2008年5月11日,阜特科技的员工通宵加班,进行设备发货前的调试;次日,发货送往四川德阳客户处,在返程中,张宇行感到了车胎的猛烈震动,后来下车才知道地震了。厂房里的不少石棉瓦都震落了下来。危急关头过后,客户便组织阜特科技的人员到德阳加班生产。客户的敬业、信任,让他们大为感动,在厂房柜子上摞上三个矿泉水瓶,作为简易地震预警设施,便开工了。而在成都,阜特科技的厂房里,高新区也迅速组织人员帮助企业清理场地。在余震不断的艰苦条件下,各方共同努力克服艰难,坚持生产。

【延伸阅读】

标签:

阅读上文 >> WWEC2013将在古巴召开
阅读下文 >> 国务院印发《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eastwp.net/news/show.php?itemid=15556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东方风力发电网

按分类浏览

点击排行

图文推荐

推荐看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