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18日,在甘肃捡柴塘风场,阜特科技第一批33台1.5兆瓦级风机主控系统顺利运行,完成风机与电网并网。作为当地的第一个风电项目,当地政府予以了高度重视,媒体“长枪短炮”早已支起,等待着风机“转起来”。阜特科技的技术人员最终通过7个小时的连续调试,提早完成需要两天时间完成的工作,最终“首战告捷”,取得了客户的深度信赖。随后,阜特科技又逐步上马2.0兆瓦级、3.0兆瓦级风机主控系统项目。
“1.5兆瓦级风电机组主控系统”自2008年开始自主研发并最终取得成功,成为国内首个本土研发并批量生产的创新项目,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打破了国外风电巨头在技术上的垄断。
“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主控系统的研发及应用”由于技术、成本优势,为客户每年节约30%直接成本和80%间接成本,为产值上千台的主机厂节约成本上亿元。2010年,该项目通过了科技成果鉴定,获得成都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修炼内功
完善研发体系
提升竞争力
风电机组的主控系统大规模商用的实现,标志着这家创业公司向企业化经营的时代迈进。然而,这对阜特科技提出了新的挑战:创业早期,可以靠着团队的拼搏努力开发一两款产品抢占先机,进而在市场立足。但随着市场份额的扩大,这种“作坊式”的生产模式难以为继。一方面,国外对手调低价格,并且仍然在技术上占有一定优势;另一方面,国内外同行也开始推出同类产品,你追我赶。
“不创新就没有出路!”阜特科技上下清醒地意识到,在解决了“温饱问题”后,必须进行新产品的研发,抢在对手前推出更优秀的产品,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2010年,阜特科技继续在全国各地扩张市场的同时,悄悄将工作重心回归总部成都,花大力气练起了“内功”。
而成都高新区为帮助区内软件企业提升创新能力,从2009年开始扶持部分企业进行美国的CMMI(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认证,以提升软件企业的开发流程化和质量管理标准。阜特科技成为首批获得扶持的企业之一。阜特科技投入大量精力改造完善研发体系,开发了专门的管理程序,调整了内部组织结构工具,最终通过了CMMI三级认证。
张宇行如此解读阜特科技的创新理念:通过大量投入创新,推出有竞争力的产品,从而获得较高的利润率、较大的市场份额;进而有更多的钱投入创新,产生新的增长点,形成良性循环。
据悉,阜特科技每年从销售收入中提取10%以上的费用用于研发,逐步扩大研发队伍规模。公司还成立了技术专家委员会,长期与清华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高校合作,借助产学研的形式,将高校研发优势与企业在市场中的运营管理优势相结合,加快科学技术成果的转化。
得益于研发创新体系的不断完善,目前阜特科技每年均有一两款重要新产品推出,这使得该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领先地位。阜特科技成立仅三年,年收入就突破1亿元大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