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风电,如果一个新机型推向市场,要先经过样机设计,根据样机暴露出的问题改进;再小批量生产;发现问题后继续改进工艺;接着通过独立的第三方测试,验证是否达到整个设计的技术要求;最后大批量生产。”余绍清说,“欧洲一个成熟的风机走过这个过程,大概需要4到5年。我们也一步一步,同样把这个过程走完,没有走捷径。”
为了这个过程,海装风电丢掉很多订单。“我们一定要遵循装备工程研制规律,如果没有达不到要求的品质,我们宁可不做。”杨本新说。
“冷发展”
牺牲了发展速度,失去了市场份额,但海装风电发现,质量和业内的口碑逐渐上升。
在国家海上风电示范基地,8家风电设备制造商的产品中,海装风电的2台“参赛”机组的发电量,一台排第一、一台排第三。
“做风电是长跑不是短跑。”余绍清说,高峰时期全国有80多家风电设备生产商,如今大浪淘沙,仅剩20家左右,海装风电更需要“冷发展”。
据介绍,目前我国在陆上风电进一步拓展的同时,海上风电也迅速崛起。我国可以开发的海上风电资源是陆上风电资源的三倍。
“海上风电对风机的抗腐蚀性等要求更高,而中船重工正是海洋装备方面的专家。”杨本新说,中船重工现有28个研究所、48个制造企业,技术和产业链分布海洋工程装备各个方面。科技部把海上风力发电工程技术中心设在海装。下一步,中船重工将着力对海上大功率风机进行科技攻关。
“此前陆上风电技术基本上由国外公司控制。目前全世界海上风电都处于起步阶段,海装风电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知识产权。我们在研发的同时,更希望以此为契机把中国装备带向国际市场。”杨本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