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风能并不稳定,但德国政府还是对风力发电寄予厚望,尤其是海上风电农场。可惜的是,《明镜》周刊指出,德国海上风电农场的建设“一片混乱”。
在德国西北角的博尔库姆岛外,风力发电机虽然在转动,但并未接入国家电网。电缆连接至少要到明年完成。为了保证涡轮在那之前不要生锈,工作人员只能使用柴油令其空转。
巨额补贴成政府“包袱”
为了用电而支付大量金钱的不光是德国消费者,还有德国政府。为了尽快实现“绿巨人”这个目标,德国政府当然不能听凭市场慢慢调节,而是制定了数额巨大的补贴刺激计划,从而使得这个“绿巨人”计划的成本变得十分高昂。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2013年,德国对清洁能源的财政直接补贴将达到180亿欧元,与之相关的各类政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将达6%以上,清洁能源已经成为政府的沉重包袱。
事实上,德国政府对绿电的巨额投入可以追溯到十多年前。早在1999年1月,德国就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十万太阳能屋顶计划”,德国联邦经济技术部为此提供了总共约4.6亿欧元的财政预算。 2000年,德国政府还颁布首部 《可再生能源法》,在法律上为发展新能源提供了支持。
作为新能源计划的推手,德国环境部长阿尔特迈尔目前尤为尴尬。他的绿色能源计划正在遭到许多环境保护主义的唾弃,并且受到来自行业的反对,他的举措被认为将推高经济成本。
德国最负盛名的西门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罗旭德甚至公开表示,德国目前制定的能源转型计划到2030年很难实现。补贴形成的高电价,不仅给个人用户和企业带来沉重的负担,也危及到德国的竞争力和工作岗位。
据德国媒体报道,高电价肯定将成为德国大选中的重要议题。默克尔为了在今年9月获得连任,已经开始疏远阿尔特迈尔。柏林自由大学环境策略研究中心主任米兰达·西罗斯表示:“阿尔特迈尔要达成所希望的目标存在一定的难度。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站在他背后,对他的观点表示支持。 ”
建设问题
除了电费比欧洲其它国家贵40%,德国在可再生能源发电设施的建设方面也存在大量招人诟病的方面。从海上风电农场的建设进度缓慢到重新依赖煤炭发电厂,从电网线路铺设到电能储存设备,每个方面都问题重重。
讽刺的是,就在德国政府和民众都为能源转型计划支付巨额成本的同时,德国境内不少设备老旧、能效转换率低下的煤电厂却被要求满负荷运转,以维持整体电网供电稳定。本欲做“绿巨人”,没想到却重掀用煤热,这还真是讽刺。
海上风电农场施工进度缓慢
德国北海离岸70公里远处,有一个巨大的亮黄色钢铁盒,跟柏林勃兰登堡门差不多宽、比36米的德国联邦总理府还高。这个巨大的铁盒其实是个储能设备,用于收集附近风力发电机产生的电能,并将其输往德国本土。这些储能盒花了德国输电系统运营商TenneT公司10亿欧元,但其使用年限仅为20年。TenneT公司在北海有9个海上风电网项目正在建设中。这些风电项目发电量为5000兆瓦,足够满足500万住宅用户的电力需求。
据TenneT公司在官网上称,此前并无建设海上风电农场的经验,因此现在的建设过程困难重重。主要的环境影响因素是天气和鼠海豚。
天气因素容易理解—风大浪高时,出于安全考虑,建设工作自然要暂停。那鼠海豚又是怎么回事呢?鼠海豚是一种珍稀海洋动物,有着类似唢呐的听觉器官,受法律保护。海上风力发电设备建设时,风车底部的桩打入海底时在水中会发出很大的声音,噪音最高甚至能达到245分贝,严重伤害鼠海豚的听觉系统。据海洋学者介绍,鼠海豚的听觉如果受到损害就会死亡。因此,只要在施工时发现附近有鼠海豚或其幼崽,风电农场就会暂停施工。
由此导致的后果是,北海风电农场建设进度缓慢,海面上至今仍有好多光秃秃的钢桩。
境内电网建设困难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