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介绍,此次下线的风机就是针对内蒙古丰富且稳定为中低速的风力资源专门设计研发的。产品采用了维斯塔斯最新型的技术,使得长达29米的叶片与原来25米叶片的重量几乎相当,且在地形险峻地区的运输和安装也更为方便。“我们也用最新的技术及软件进行了风机控制的升级,使得风机能在更长的时间内以更低的运营成本来运行。”维斯塔斯中国技术总监介绍说。
“这是我们首次为一个特定市场研制开发的产品,”维斯塔斯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迪特列·英格表示,“我们要继续努力让维斯塔斯变得更加中国化。”其中,打造中国本地的供应链也一直让该公司引以为荣。
据介绍,下线风机90%以上组件由中国的供应商生产。尽管并未透露另外10%的组件范围,但其技术总裁强调,“最终我们希望能够实现百分之百的本土采购。目前尚未达到百分之百,主要是因为还需要一段时间来加强供应商能力的建设,从而确保部件质量。”
“V60的开发和推出,标志着维斯塔斯在中国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迪特列·英格表示,“维斯塔斯将在2009年进行12亿欧元的最大规模的投资,其中有30多亿元人民币将投入中国。”
度电成本之争渐现
尽管2008年在中国的新增市场份额中,维斯塔斯位居外企之首,但它同时也落后于华锐、金风、东汽三家企业,而在国际市场上,其占有率也从之前的三分之一下降至2007年的27%。
近年来,凭借着一定的价格优势和快速的售后服务,以及相关政策的扶持,国内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快速增加。继2007年我国内资企业新增市场份额首次超过外资后,2008年我国内资的累计装机容量也达到75%以上。
中国风能协会副理事长施鹏飞曾给中国工业报记者算过一笔账:我国风电装机容量目前已达到1200万千瓦,即使到2020年达到1亿千瓦,自2009年起平均每年也不过800万千瓦。“而金风、华锐、东汽三家今年的产能就达到了700万千瓦,还能剩下多少市场?”
他分析说,产能过剩的局面即将到来,同时国外市场的需求也在下降,“外资企业要和中国企业竞争,要保住中国市场,必须要想办法降低成本。”事实上,为了降低机组成本,GE、歌美飒、恩德等一些国际著名的风电设备企业,近年来也大多选在目标风电市场附近建立生产基地,就近供货。
对此,安信诚并不讳言中国市场的激烈竞争。“目前有70多家企业进入了风电制造领域,其中30多家具有投产能力但第一台样机还在生产或测试中,这种情况我在世界上其他地方从未看到过,中国风机制造行业将会经历整合。”他表示,也正因如此,维斯塔斯逆势而上开发了千瓦级产品,建立了本土化的供应链,“表面上看V60单机的价格比较贵一点,但在未来20年内其产生每度电的成本一定是比较低的。”
“我们必须回答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样的风机是真正性价比高的产品?从市场效益来讲,还是20年生命周期内每度电成本最低的产品。”施鹏飞不无担忧,国内企业必须要借鉴国外经验,不断提升产品性能。
“未来的竞争将围绕着度电成本展开,哪一家公司能做到一个最低的度电成本,就最有可能在竞争当中胜出。”安信诚非常肯定。
行业标准把关缺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