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方风力发电网>看资讯 >企业动态 > 金风科技15岁了

金风科技15岁了

2013-10-23 来源:CWEA《风能》 浏览数:4488

  与其他行业相比,十五年并不算长。但在中国风电领域,十五年却是大多数公司都无法企及的历史厚度。最重要的是,在这十五年里,金风科技的每次选择都没有让大家失望。
  近三年的历练更是让这个企业逐渐走向成熟,并学会用成熟的目光来看待困难和成功。“我要感谢这三年,金风在这三年里的体会最深。如果这个行业还是像以前那样一帆风顺,那我们对行业、产品、企业管理和竞争的理解都远不会达到现在这样的深度。”武钢这样告诉记者。经历这么些年的风风雨雨,他已看淡装机容量的多少和老大老二的地位。“我真正觉得,一个企业要在行业里持续生存,最根本的因素是在企业好的时候和差的时候都要抱着很虔诚的心态始终探索行业发展的客观规律。”
  投入
  提到金风科技的价值理念时,武钢反复强调的是再平淡、简单不过的几个词:舍得吃亏、敢于投入、坚守诚信底线。然而,这些说起来很朴实的道理真正贯彻到实处并非易事,尤其是要将其转化为一种武装全员的思想。
  做过IT、开过软件公司的武钢说:“制造业容不得一点点虚的东西,一定要认认真真,而且这种认真要入骨三分、脚踏实地。”他总是强调,风电是一项长跑事业,以至于整个公司管理层和普通员工都对之耳濡目染。
  随着单机容量越做越大,更换一台机组至少得动用500 吨的吊车,而换一个零部件动辄就耗费100 万左右。武钢明白这其中的利害。
风电是个大工程,尤其对大企业来说,机组质量批量性问题就是灾难性的事故。而且,往下面走得越深,风险也就越大。
  对于质量问题,金风科技质控中心总监宁巧珍的认识比旁人更加深刻。现在负责金风科技质量控制的她深感,中国风电起步时大跃进式的盲目生产和三年前机组价格大跳水是现代风电史上的两次大灾难。“前一次,国内风电企业的制造能力还远达不到风电所要求的水平。后一次,以产品质量和可靠性下降为代价的机组大降价为后来批量性的质量问题埋下了隐患。”
  宁巧珍认为,中国风电装备制造业历经大跃进式的迅猛发展和价格战、大浪淘沙式的行业调整后,正在迎来从“拼价格”到“比质量”的理性转型,这同时也是风电制造业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从“风电大国”到“风电强国”的过渡。
  金风生产什么,不是由自己决定,而是由广大客户和竞争对手决定。
  在公司的产品质量把控上,金风高层领导也坦承前几年有过松懈的时候,甚至出过问题。“但是犯了错误,就要敢于担当,敢于承认。”武钢认为公司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也一直在完善。
  在前不久,金风刚制定了一个规则:只要现场出了问题,金风的工作人员就必须和业主站在一起先把问题解决,然后再去协商其他问题。“错了就错了,要老老实实,勇于担当,直到把自己的产品做得很过硬,让客户挑不出毛病。”武钢的话里透着一丝强硬。
  在他看来,企业的产品质量、技术创新和成本控制都必须重视,但是如果一定要排个先后,那还应该是质量第一。
  宁巧珍告诉记者,为了保证产品质量,金风实施的是产品全寿命周期质量控制体系。
  金风生产的产品从供应商到总装厂再到现场,每个环节都有一套完整的质量控制及评价体系,每个环节都采取不同的制度、标准和规范来严格保证质量。首先,公司的供应商评价体系会对零部件质量进行评价和质量控制,并且每年定期对供应商产品合格率、质量控制情况和服务等打分。在金风的九个总装厂,每个业务单元的质控中心、检验团队和集团派驻的工程师会展开自检、互检、专检和监督检查四重严丝合缝的质量控制。

【延伸阅读】

标签:

阅读上文 >> 欧盟提交10年电网议案
阅读下文 >> CWP2013:禾望电气发表“未来变流器维护和服务探讨”主题演讲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eastwp.net/news/show.php?itemid=17998&page=2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东方风力发电网

按分类浏览

点击排行

图文推荐

推荐看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