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有报道称,中海油决策层决定收缩新能源业务,解散中海油新能源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海油新能源公司)。之后,国内各大媒体纷纷跟进欲探个究竟,但中海油宣传部始终没有正面表态。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间接通过中海油新能源板块消息人士获悉,“中海油计划剥离除两个煤制气项目以外的其他新能源产业,但不会一次性剥离。应该是先把新能源上市公司剔除出去,具体的操作要看这个上市公司的正式公告。”
长期与中海油保持业务往来的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任浩宁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表示:“对中海油此次的板块调整很失望,中海油之前在完成油气勘探开发任务的同时,还能积极拓展新能源业务,一直给予市场很大的鼓舞。但现在传递出了负面的信号给市场,让风电在中国的发展愈加扑朔迷离了。”
中海油弃守新能源 不盈利引发的业务调整
中海油自2004年起就开始涉足新能源产业,2007年成立了中海油新能源公司,其新能源战略的发展方向以风能发展特别是近海风能发展为重点。据记者了解,2009年中海油垄断了20多年的海上对外合作专营权被打破,丧失了最大优势的中海油在海上平台上面临着“两桶油”的竞争压力。因此,中海油发展新能源不失为一招好棋,提早布局新领域有助于抢占未来市场。
中海油市场定位是对的,但对应的却是不匹配的回报。据悉,中海油新能源公司在2012年营业收入6.5亿元,盈利993万元,这也是成立4年以来唯一的一次实现盈利。而在2011年,新能源公司亏损达3.1亿元,但详细条目中海油从未正式公布。任浩宁介绍说,中海油风电项目主要在甘肃玉门、山东威海、蒙西和海南,累计装机量合计350兆瓦。在中海油这个动辄上千亿利润的巨头面前,不到1000万元的账面盈利令新能源公司的处境颇为尴尬。
河海大学能源与电气学院副教授赵振宙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分析说,受到政策环境、“弃风”、储能难配套等诸多困难的阻碍,动摇了中海油管理层对风电市场的信心。《环球时报》日前指出,中海油收缩风电、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业务,目的之一是为了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两个煤制气项目上。在解散中海油新能源后,这两个煤制气公司“晋升”为中海油二级子公司,可见中海油总部对煤制气项目的重视。但不论中海油本意如何,新能源板块被抛售已没有悬念。
除了中海油,中石化和中石油也在新能源领域发展,但投资额相比其油气业务微乎其微。任浩宁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说,中石化曾试图在新能源汽车上有所建树,但无果而终;中石油参与过一些风电招标,力度也很小。中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油气规划所有关人士向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表示:“大型油气企业有钱有政策去做国家鼓励的新能源项目,但考虑到风能项目毛利率,相关投资也是雷声大雨点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