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方风力发电网>看资讯 >其他消息 > 玉门转型之惑:风电产能利用不足 贡献地方财税仅两成

玉门转型之惑:风电产能利用不足 贡献地方财税仅两成

2014-03-07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浏览数:880

  因诞生中国第一口油井和中国第一个油田,甘肃省酒泉市玉门市这座西北小城,曾被誉为中国工业的摇篮。在鼎盛之时,这里曾有13万居住人口。然而,随着石油资源的逐渐枯竭,这一切画上了句点。
  2003年,玉门市政府驻地迁至向西70公里的玉门镇。2009年,玉门市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名单。玉门开始了艰难的转型,凭借“世界风库”的特有资源,玉门将复兴的希望寄托在了风电产业。不过,随着风电产业的爆发式增长,风电企业微利、产能过剩、受限于电网、上缴税收分成比例过低等困窘亦开始显现。更大的问题在于,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玉门转型仅依靠风电产业,是否会重蹈当年陷入“石油独大”的覆辙?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近期赶赴玉门实地调查,希望剖析玉门风电发展现状及未来前景,并呈现一个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样本。
  早春二月,过境的冷空气并未对玉门造成太大影响,这座西北戈壁深处的“石油城”,午后阳光洒落之处,平添几分暖意。
  玉门市汽车站,排队拉客的出租车,人头簇拥的乘客,大街上往来的行人,迁城之后的新玉门,往昔“石油空城”的影像日渐模糊。
  与之相呼应的是,距离玉门市中心不远的广袤大漠上,矗立着一排排巨大的白色风机,在“油城已逝”的宿命面前,玉门正试图通过新能源——风电产业来实现自我救赎。
  由此,玉门对于风电的规划也颇为宏大,玉门风能资源丰富,可开发利用在2000万千瓦以上,而玉门计划开发的规模为1180万千瓦,“十二五”末将建成500万千瓦。
  然而,从“石油摇篮”到“捕风之城”的转型并非那么容易。据玉门市能源局提供给《每日经济新闻》的统计数据,截至2013年,玉门市已建成风场17个,装机容量达200万千瓦。
  繁荣数字的背后,却难掩风电企业微利,发电量和并网率低,产能严重不足的事实。以大唐玉门低窝铺风电场为例,因电网限电严重,风电场实际发电量不足50%,其在近三年每年亏损约2000万元。
  此外,寄望于从风电中获得税收并与地方经济挂钩的玉门市政府,现实亦非理想。玉门国税局相关人士向记者坦言,风电企业的税收分成上,地方财政所获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的比例分别只有15%和20%,地方财政在风电受惠上并不明显。
  更潜在的风险在于,兰州大学一位长期研究新能源的专家担忧,发展风电代替石油枯竭的玉门,过度依靠于单一的风电产业的转型,可能又会陷入 “一风独大”的循环梦魇。

【延伸阅读】

标签:

阅读上文 >> 受益国内政策扶持 风电股票业绩改善明显
阅读下文 >> 光伏风电公司债风险接踵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eastwp.net/news/show.php?itemid=19524&page=1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东方风力发电网

按分类浏览

点击排行

图文推荐

推荐看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