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债市的首次违约事件,‘11超日债’打破了债券本金利息刚性兑付的规律。而且,利息违约可能只是第一步。由于公司没有外部担保人,且属于民营企业,从目前公司的财务报表看,极有可能出现本金违约。这对于我国债市而言,无异于投下一颗重磅炸弹。”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对经济导报记者表示。
同时,在业内人士看来,下一步产能过剩领域里民营企业爆发信用风险的可能性较大,应予重点关注。
早有先兆
“11超日债”于2012年3月发行,规模共10亿元,票面利率为8.98%,存续期5年。2014年3月7日为该期债券的第二个付息日。去年此时,公司完成了8980万元的利息兑付。
在此次宣布正式违约之前,“11超日债”已摇摇欲坠。在主业持续低迷的大背景下,*ST超日连续3年亏损使得“11超日债”于去年7月暂停交易,债券价格也从上市之初的最高位104元跌至65元。
此后,*ST 超日向债券投资者投下了一个又一个“定时炸弹”。
去年10月30日,*ST 超日表示,公司青海子公司锦国兴虽然厂房以及200MW 组件生产设备均已调试完备,并且在进行小量生产,但其实际开工产能仅有1MW/月。
更让人担忧的是,*ST 超日坦言其2013年已经难以避免亏损,这就注定其股票在2014年将面临暂停上市,超日债也将被终止上市。
而最后的救命稻草—明确表示收购意向的顺风光电,也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顺风光电财报显示,2011 年公司亏损2.38亿元,2012年亏损额扩大至2.71亿元,2013年上半年业绩继续恶化,亏损额为6.73亿元。
在5日晚间的公告中,*ST超日表示,通过公司自身生产经营未能获得足够的付息资金;同时,公司亦通过各种外部渠道筹集付息资金。但由于各种不可控的因素,截至目前公司付息资金仅落实400万元。“*ST超日目前完全处于资不抵债的状况,且连年亏损。除非光伏行业整体状况出现重大利好,否则*ST超日几乎不可能依靠自身能力实现‘翻身’。此后就看是否有第三方出现,对其进行重组收购了。如果这条路走不通,*ST 超日请求破产清算便只剩时间问题,投资者将承担更加重大的损失。”董登新表示。
虚惊成真
“虽然只是选择性的利率违约,但这一事件的开创性意义在于,它让市场认识到,公募债也是有风险的。”董登新表示。
近年来,信用债市场经历了一轮高速扩容,尤其是中低等级信用债的发行,出现了爆发式增长。而与之相伴的,是各类信用债发行门槛的不断降低,这为风险爆发埋下了隐患。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至今,共发生了逾7起的信用风险事件。
不过,这些风险事件最终大多由政府等机构兜底,市场虚惊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