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日债违约背后:债务高企积“重”难返
就在上周,中国公司债市场出现了首单实质性的违约,主角是光伏行业的上海超日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经陷入资金困境,8980万元的到期利息,只能支付400万元。
上市还不满4年,超日太阳董事长倪开禄本想借助IPO募集的资金以及发债融资,将超日太阳打造成一个集电站运营商、电池、组件生产商为一体的光伏企业。但公司越走越远,直至债台高筑。
现在,超日太阳不得不“去杠杆化”,债务投资者们被绑在了同一条船上,没有了刚性兑付,超日太阳的股东和债权人都将承担去杠杆过程中的痛苦和损失。
超日太阳董秘刘铁龙表示,目前超日太阳不能履约“11超日债”的核心原因就是“缺钱”,而且其海外电站的变卖速度也不快。现在最大的电站项目位于保加利亚和意大利,分别有30兆瓦;希腊有20多兆瓦,美国也有20兆瓦,而超日太阳与潜在电站收购方一直在出售价格上无法谈拢。
此前这家企业重金投资于固定资产,现在已经是积重难返。它的最大问题在于,将募集、举债的资金,大量用于生产线上(如快速由光伏组件向光伏电池产业转换),同时又参与海外的多个电站项目并自投资金。
基金纷纷撇清未陷超日困局
上周,超日债的正式违约,投资者对于债市和债券基金风险关注再度升温。虽然,债市表现平稳,公募基金也纷纷声明自己“置身事外”,但后续潜在风险值得警惕。
上海证券首席基金分析师代宏坤就指出,由于超日债在基金中配置的比重极小,基金讲究分散投资,一定程度上回避了风险。“其实一只债券违约对于基金净值的影响并不大,真正严重的是对于债券基金信心的心理冲击。”
华安基金表示,公司各产品均没有配置超日债,此事件对公司没有影响,而且公司固定收益部在前期调整了持仓,大幅消减了中低等级信用债,市场调整反而对公司旗下固定收益产品有利;华宝兴业基金则表示,公司一直注重包括信用风险管理在内的各类风险管理,在借助外方股东多年的风险管理经验的同时,不断探索风险管理方法。正因为如此,与超日债相似的各类低信用等级的债券,不会进入公司的债券备选库。
一路财富研究员胡广生发布研究报告表示,虽然对超日债违约市场早有预期,但时点却发生得有些提前。由于经济增速下滑导致产能过剩,行业信用事件后期可能会逐步发酵,例如钢铁(行情 专区)、煤炭、风能、化工(行情 专区)等领域,将成为此类产业债的长期利空,近一年主体评级调低的持有机构需要谨慎对待,与超日债同类型的公司债尤其是高收益债难免要遭受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