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将开工一批核电项目”
核电项目重启,其实已纳入新一届政府的发展规划。而此前,国家能源局等也出台了支持核电发展的政策。
3月5日,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将“开工一批核电项目”。相关表述是这样的:2014年,将“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提高非化石能源发电比重,发展智能电网和分布式能源,鼓励发展风能、太阳能,开工一批水电、核电项目。”
此前的1月20日,国家能源局下发了《201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下称《意见》),其中明确要求,2014年,新增核电装机864万千瓦;较之2013年实际新增221万千瓦,增加近三倍。
国家能源局上述《意见》还提出,将“适时启动核电重点项目审批,稳步推进沿海地区核电建设,做好内陆地区核电厂址保护。制订核燃料技术发展总体战略规划,保障核电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
2月24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聘请13位国内核电领域知名专家作为第一批“国家能源局核电科学发展咨询专家”,为推动《核电安全规划(2011-2020年)》和《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年)》有效实施,提供咨询支持。
推动核电发展,政策支持非常重要,但如何消除公众对安全的担忧也必须考量。
日本福岛3.11核事故满3周年前,日本放送协会NHK的一项调查表明,认为“应该减少核电站”和“应该废除全部核电站”的民众高达76%,认为“应该维持现状”的民众占22%,而同意“应该增加核电站”的民众仅占1%。
在中国,内陆地区人口众多,能源消费以煤电为主,能源结构亟待调整,核电是电力供给的重要选项。但是,在内陆地区建核电厂,只能依靠江河提供冷却水,安全风险很大。加之民众对官方的信任度不高,上马核电项目的争议一向很多,此前已发生多起群体性事件。
公众疑虑制约内陆核能重启
3月6日,媒体引述国家能源局副局长王禹民在政协经济界小组会议上的话表示:“虽然发展内陆核电需要慎重,但是,我们觉得下一个五年计划,还是应该有序地把内陆核电搞起来。”
当时,便有全国政协委员提出不同看法。银监会原主席、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明康就认为,内陆核电要靠河水和江水提供冷却水,由于气候变化,河流在水位方面变化太大。尤其是在枯水季节,冷却水是大问题,“内陆核电不是不能搞,但是要慎重地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