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没更好的交通工具,用马车跑长途是没办法。但在现代生活中,马车就应该短途、特殊行业才使用。你非逼它上高速、跑长途,那就得让机动车载着马车跑。
这机动车就是火电。但马车和机动车也要有个比例问题,马车太多、机动车太少就拉不过来了。也就是说:建多少风电、就要再新建多少火电。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这么改善能源结构不知得到什么年月才能见到效果。
非连续性的风电、光电跟马车相似的地方就是,都应该找到与之适应的利用方式、就近利用。所以,在兴师动众地建特高压之前,能不能好好研究下就地发展哪些产业来消纳风电呢?
官员的智慧和想象力都是有限的,还得“走基层、转作风”,到民间找创意、出台政策鼓励老百姓帮着想办法。比如,国华能源在内蒙用风电制热搞个蔬菜大棚、雇当地人种点附加值高的农作物。看起来小打小闹,却可积少成多、惠民富民。当然,这比不上特高压项目浩浩荡荡、功高望重,却是在从根本上解决遗留下来的风电弃风问题。
说特高压能解决弃风问题,甚至说风电占比例能超过50%更多是企业宣传、政绩需要,这并不能实现能源的清洁化。还是要让高速上跑的都是机动车,把马车留着短途代步;让特高压多输送稳定的火电,把风电就近消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