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厦门观音山,一台100千瓦的海洋波浪能发电机正在做下水前的最后准备。这台发电机是由当地一民营科技企业自主研发设计的。当下中国正在大力发展海洋发电,福建也已加入到这场竞赛中来。无论是波浪能、潮汐能、温度差能还是海流能,清洁环保的海洋能的开发,对能源需求越来越强的福建来说都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据科学勘察结果,中国沿海可开发的潮汐电站坝址为424个,浙江和福建沿海数量最多。这是福建先天的优势。海洋能尤其是中小规模海洋能,是解决我国沿海特别是海岛无电地区能源短缺的潜在力量。福建海岛众多,若能“就地取材”,好处不言而喻。
国家“十二五”规划做出了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的战略布局,明确提出要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而海洋能是典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久的将来,随着国家相关支持政策的推广以及分布式能源模式的发展,海洋能将有更多的发展机遇。这是可以预期的政策利好。
千呼万唤众人盼,但海洋能至今没被利用好。瓶颈主要有两个。一是经济效益差,成本高。目前全球海洋发电技术的成本都在1.5元/千瓦时以上,要在中国实现大规模产业化不太可能。目前虽已有一些海洋发电技术开始商业化,但降低成本仍然是全球业界都在寻求解决之道的难题。二是一些技术问题还没有攻克,投资风险高。虽然国家相关部委出台《海洋可再生能源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每年都有一定金额投入海洋能领域,但一般企业攻关的实验成果,难以达到经费申请的要求,往往需要企业先冒着风险自掏腰包。
不过事情都有正反两个方面。海洋能的开发虽难,但技术攻关过程也将促进和带动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安装、智能电网等上下游产业的发展。近日,福建省印发了《2014年福建省海洋经济重大项目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年内要完成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项目投资7.6亿元。海洋发电这个巨大的“馅饼”,如今虽然看得见,但下一步我们要想办法吃得着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