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唇亡齿寒的博弈
“看着这些中小企业主真难熬,挣扎在生死线上,融不到钱,关键是整个经济下行,看不到什么时候能够结束。”让当地一位金融中介人士倍感矛盾的是,企业融不到钱,自己的生意就越好,但是企业经营出现困难,资金也就更不愿意投过来。
他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今年以来,当地企业融资成本上升明显,即便是几家知名企业。“比如,魏桥创业集团的发债成本,就比去年上升了1.5个百分点。”即便如此,能获得融资的企业也并不多,尤其是银行贷款。其他金融机构资金很大部分也来自银行,如今大多也“无米下锅”。
传言当地一家钢铁企业,因2000万到期贷款中的100万无法按期偿还而遭到银行冻结账户和资产,已经无法继续经营。
当地民营企业人士亦坦承,长星集团发生债务危机后,金融机构的信贷政策发生了很大变化,银行开始压贷、抽贷、惜贷。很多企业出现资金紧张和经营困难。“长星集团好在互保企业不多,其他一些企业若倒了,那就不是一家两家的问题了。”他尤其担心,个别企业出现问题后引发的互保危机。
为此,邹平县部分企业开始倡议成立共同维护区域正常信贷秩序的联盟。几十家企业联手,希望与银行平等对话,确保贷款按时发放。
“最极端的做法是,如果银行抽贷,所有企业在这家银行的贷款就都不还了。”上述企业人士表示。
在外界看来,邹平的困难是典型的产能过剩。尽管中小企业主“跟风上”是主要原因之一,但政府、银行的“助涨”因素也难辞其咎。如今“大难临头”,各自飞恐非良策。更多的银行一线信贷人员也已然认识到,困难时期,他们与企业更是同一战壕的人,唇亡齿寒。
“在这一轮实体经济去产能化和去库存化的过程中,必然会有一批过剩行业低效率的企业倒下,留下有竞争力的企业,这也是解决金融领域资金空转的根本途径,眼前企业资金紧张,利率上升,都是转型的代价。”某国有大型银行宏观经济金融研究处人士如此认为。
我们看到的是,浙江萧山等地,政府已经出台一系列政策,对企业进行优胜劣汰,协助银行更好地化解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