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一轮京津冀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保定的低碳发展将迎来新的机遇。
“保定是全国最大的地级市之一,城镇化的水平也不是最高的。作为第一批国家低碳试点中唯一的一个地级市,保定市探索低碳发展的道路非常具有典型意义。”在4月30日举行的“低碳中国˙院士专家行”保定高端对话上,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司长苏伟表示。
“在京津冀协调发展的过程中,谁会成为北京的产业转移和功能疏解的集中地?具有生态优势的城市比如保定,会具有很大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家信息中心综合管理部主任蒲宇飞表示,在建设低碳城市的过程中,应该明确一个更高、更完整、更系统的发展目标,但在具体推进中要更加稳一些,不宜采取运动的方式。
根据保定市市长马誉峰的介绍,截至2013年,保定市万元GDP能耗比2010年累计下降12.94%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累计下降13.25%。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低碳中国˙院士专家行”活动,由国家发改委气候司指导,国家信息中心、中国民促会绿色出行基金主办。
建议“十三五”碳排放强度和总量双控
保定市地处京、津、石三角中心地带,辖4市、18县、3区和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面积2.2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153万。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2650.6亿元,全部财政收入324.8亿元。2010年的三次产业比重为,14.8∶51.9∶33.3,开始呈现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特征。
根据保定市发改委编制的《河北省保定市低碳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保定明确了未来低碳发展的主要目标。
到2015年,单位GDP能源消耗强度比2010年下降16%,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5%以上,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下降18%以上。到2020年,努力实现全市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8%左右。
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原副校长何建坤分析,对照2020年碳强度比2005年下降40%-45%的全国目标,保定确定的2020年的碳减排目标比全国目标要高,在全国来说都是比较领先的。
“在治理雾霾天气的紧迫需求下,包括保定在内的京津冀地区不仅仅要相对低碳,更重要的是要向绝对低碳转变。”何建坤强调, 保定一方面仍然需要提高单位碳排放产出的经济效益,降低单位GDP的碳强度;另一方面也需要考虑限定煤炭消费总量和二氧化碳排放的总量,制定更严格的减排目标。
何建坤建议保定在制定“十三五”规划时,将现在单纯控制强度的目标,改为控强度和控制总量的双控目标。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和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未必是说一定要使总量降下来,而是说必须设定一个天花板,形成一个倒逼机制,促使经济和发展方式转型。
同时,蒲宇飞建议,保定低碳发展的战略定位还可以更高一些。“在碳强度和碳总量控制目标之外,是否可以考虑在人均碳排放和单位面积碳排放上制定一个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