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制造企业的负责人表达了他的担忧:“这种状况不仅让制造企业在质保期间的机组维护‘缺血’,也对企业改进产品质量和新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带来消极影响,这几乎动摇了企业生产经营的基础。如果这种状况持续下去,由此带来的恶性循环会严重伤害到我国风电产业的根基。”
盈利的制造企业如此,亏损或经营困难的制造企业就“更惨了”,被押的质保金款项很可能就是压垮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这看上去都是风电开发企业延迟质保期“惹的祸”,但开发企业并不认同这一点。
一位来自风电开发企业的“项目经理”告诉记者,机组质保期延缓或难出质保,其主要原因在于机组质量问题。从保护自己权益的角度看,开发企业延缓机组“出质保”的做法并不过分,而且也有合同上的依据。
可制造企业并不认同“合同依据”这一说,买卖双方的争议由此开始,尽管双方协商再协商,但由于双方存在利益冲突,都仅从自身立场看待问题,一旦出现争议很难达成一致。对于这种状况,业内人士的解读是,“这与制造企业和开发企业签订的买卖合同不规范、不严谨以及对技术认知欠缺有关,这些都为后来的机组出质保埋下争议隐患。”
一位业内人士称:“买卖双方本是合作伙伴,争议却让双方伤到了感情,也伤到了生意,甚至伤到了各自的尊严。在这种情形下,委托具备技术能力的第三方介入是解决问题最好的方式。”
规则
鉴衡认证中心以第三方的身份介入机组质保市场,凭借的不仅是厚实的技术积累,还必须要建立一套好的验收规范,而这要从编制《风力发电机组质量保证期验收技术规范》(下称《技术规范》)开始。
从时间节点上看,2012年12月鉴衡认证中心与金风科技、上海电气、明阳风电、中节能、龙源(北京)风电、国华能源、中国风电集团等风电机组制造企业和风电开发企业共同完成了《技术规范》的初稿,历经更大范围的意见征询和完善后,2013年8月向国家认监委提交备案申请,2014年2月国家认监委准予备案,并要求鉴衡认证中心做好《技术规范》的发布、实施及后续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