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市场体量相较于万亿元级的陆上风电并不算大,但上述可再生能源学会专家表示,由于海上风电无论是整机设备还是风电场建设运营技术指标都高出陆上风电不少,因此有能力参与这一市场角逐的企业并不多。
根据中国风能协会的统计,目前国内有11家制造商的海上风电机组已实现项目安装,但达到5万千瓦规模化水平的制造商仅有华锐风电、金风科技(002202,股吧)两家,其中华锐风电的市场份额占据整个海上风电装机的40%。
刘征奇向中国证券报记者介绍,海上风电对于设备的技术要求在于单机规模的大型化上,华锐风电自主研发的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此前已在上海东大桥项目取得了超越同行的运行业绩,这将为公司未来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打下基础。据记者了解,上海临港一期102兆瓦海上风电项目规划的17台6兆瓦机组设备全部由华锐风电提供。
有券商分析师表示,海上风电场的建设运营将带动起整个产业链,除了机组设备外,还涉及塔架、基座安装以及海底电缆铺设。这些配套设施的投入占据综合成本的很大空间。随着海上风电市场扩容,配套细分市场也存在巨大潜力。
近年来,国内不少公司已经瞄准海上风电产业链,并提前进行市场布局。风电塔架制造业龙头天顺风能(002531,股吧),过去几年就为西门子、GE等国际风电巨头提供海上风电塔架产品。公司相关人士不久前表示,公司募投项目海上风电塔架产品已得到市场充分认可,预计今年起将为公司贡献业绩。另一家海底电缆制造商中天科技(600522,股吧),其近年来研发的中高压直流电缆对于解决海上风电电力传输瓶颈问题已得到业内认可,在2013年中标总金额达1.7亿元的海上风电相关电缆项目供应订单。
上述券商分析师表示,目前国内陆地优质风能资源已渐渐被瓜分殆尽,留给意欲投身风电场开发的产业资本的选择,要么是进入资源条件相对贫瘠的内陆资源区进行分散式开发,要么就是进入市场潜力更大的海上风电市场角逐。“两者开发成本不相上下,但从长远来看,后者投资回报收益水平进入递增曲线,而前者则是递减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