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杨:
我先用一个简单的例子说明,本田思域推出了一款混合动力汽车,这款车的价格是27万元,比普通的汽车高出1倍多。普通消费者非常难从经济的角度买这辆汽车。我们认为现在的混合动力车主要还是以政府购买,以政府补助的形式来完成。从技术上来讲,还是说到电池的技术,电池的技术现在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要满足历程达到一次充电5、6百公里还是不够的。
因此,混合动力车也好,纯电动车也好使用范围是区域性的,比如说公交系统,环卫系统。这也是我刚才所说的重点。
钱晓宇:
应该说不管是纯动力汽车也好,还是混合动力汽车也好,其核心部分主要还是电池和驱动系统。作为专业做电池的公司来讲,深圳比克毛总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现在我们在这个方面的需要核心突破的时间和前景?
毛焕宇:
从技术的角度说一点,说到混合动力车到今天此时此刻为止,世界上还没有真正用锂电池的产品。我们在开发的过程中就发现这个难度很大。难度大在哪里?锂电池不喜欢大电流充电,充不好就有安全问题。现在我们面临的难点是混合电动车费用非常高,需要经常充电,因为一踩刹车的时候能量回收,我们觉得这个东西很难。技术是电池的一个挑战。
另外,到现在还没有推出锂电池的混合电动车,丰田原来说08年要推出来,现在又推迟到2009年、2010年,一些日本朋友说其中原因还是没搞定电池。应该说,这有一些难处,这个难处可能是在安全性方面。但是由于现在的新型材料磷酸铁锂的安全性提高,新材料的引入,新技术的引入,特别是一些新的保护电路,新的概念的出现。我认为国产锂电池汽车可能会提前先出来。目前,国内有一款车就是用锂电池的,据说也遇到了一些困难,推出的时间是2010年或者2011年上半年,所以还是会出来。我觉得锂电池的混合动力车中国迟早要推出来的,目前像比亚迪推出的是双模,也可以说是推出了,虽然说市面上没有。真正意义上的H1V用锂电池的呼声是非常高,各个厂家都要做。我估计今年年底,因为已经有很多厂跟我们联系了,有一款今年8月份要推出来,这是最早的。8月底我们公司要交货,当然这里面有不成熟的地方,还需要改进的地方。但是毕竟我们会走出这一步,今年年底就可能会有锂电池的混合动力汽车在中国做试验,试销。
钱晓宇:
我想进一步问一下在这个技术领域来讲,中国产业界包括深圳比克跟国际上一些同行的差距有多大?还是说基本上同步的,或者是各有千秋的?
姚宏光
公开资料上可以看到的美国A123公司宣布在2012年建成可满足插电的汽车,它使用的技术就是磷酸铁锂。我们的技术和国外的成熟度比较,关键技术环节上应该差距不是很大。比如说我举一个例子,比克是深圳五洲龙客车公司主要的电池配套商,它在近两年就会有批量的汽车销售到香港地区。深圳也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也有采购的计划。从这些来看,我们的技术成熟度已经是很高的了。
毛焕宇:
A123他的第一个电池是从我们公司出的,05年3月份A123找我们合作磷酸铁锂,这可以说是第一款商业化的电池。05年底就已经商业化了,卖给了美国的电动工具商,已经开始使用了。他们来的时候基本上是一张纸,没有什么。他如果不跟我们合作的话,可能他的进程会推迟很多。我们基本上是跟A123同时发展的。他要生产30万辆的锂产能,他要在美国上市,有商业方面的运作,各个方面的需要。不知道能不能实现。我们生产的电池还是当时和A123一起开发的水平,现在我们也做了很多的改进。我们的产品跟A123当年做的已有很大的转变了。
我们在磷酸铁锂方面,如果跟韩国、日本、美国比较的话,我们磷酸铁锂电池的生产水平一定都不亚于美国,不亚于日本。我可能有很多东西没看到,但是确实没看到日本特别商业化的磷酸铁锂电池。真正商业化的电池,A123在丰田的普利斯改的PH1V就是用的我们的电池,开到白宫给布什看的,那个电池就是我们生产的。从这里可以看出,我们的水平和美国是没有什么差距的。在中国磷酸铁锂的专利是没有问题的,根本不用担心专利问题。在美国还有专利限制,很多人都不敢做。欧洲最近也挤进去了,慢慢会起来。但是欧洲的水平还不如中国的水平。在日本前面也是受到专利的打压,他们在磷酸铁锂方面也是缩手缩脚的。所以我们也没有看到他们的磷酸铁锂水平比中国的高。我觉得中国要在汽车上面赶超世界水平,我认为在燃料引进、其他方面要赶超欧洲,美国的水平,我觉得还是有一段距离的。我知道中国的汽车水平是什么样的状态。但是说到磷酸铁锂电池的水平,我认为我们国家是跟欧美、韩国、日本比,至少在同一个起跑线。甚至可以说是各有千秋。
钱晓宇:
谢谢毛总的详细解释。听了毛总说的东西,作为曾经也是汽车产业当中一员的我来说,听了是很振奋的。作为汽车来讲是一个很大的合成的东西,除了电池以外,其实其他有很多的系统是可以演变的。混合动力汽车中国还是缺乏一些技术的东西。这块来讲我真是很外行。我想听听清源的王总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据我了解天津清源是在强大的技术背景下诞生的一家公司。
王庆武:
刚才沈总和毛总说得都挺好。他说的搞纯电动也好,混合电动也好都是遇到了这个问题,这是必经之路。我想说的是,目前它属于一个新型的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你说现在这个产业链,包括您说的组成零部件,我们也在开发相应的磷酸铁锂的动力系统。我们更侧重于是这一套动力系统,包括控制系统,包括车载的充电系统,包括车身的焊组件怎么连接。我们希望研发出来能有几个不同的平台,能适合不同的改装车型。我们有很好的研发团队,有一流的实验室和试验设备。再就是配套的一些东西,原来的传统的汽车变成纯电动,增风助力必须要选择增风泵。电动车必须要一套另外单独的电动系统支持它。还有就是空调系统。电机是带不了的。因为这个东西不是像发动机常运转,有一个带速转速,空调一点以后有一个带速提升就解决了。现在很多东西需要更专业的开发出相应给我们配套的东西。我们自己也在做,我们也在跟其他厂家合作在做。
清源公司母公司主要业务是汽车的标准、情报、包括实验。我们中心的实验水平是相当高,在国家几个实验室里面属前三位的。在实验的标准制定,包括试验能力上都做了很多很基础的大量工作。包括混合动力,包括纯电动模式怎么样试验,试验的设施怎么样,我们目前都有相应的东西在做,其中包括碰撞。比如做赛豹车的试验,我们会专门考虑碰撞后的安全性会达到什么样的水准。我们和美国合作的时候按照美方的标准做的,碰撞的速度比我们现在的还要高。做完以后整套电池表现出来的后续还能使用。碰撞在剧烈的过程当中没有发生危险,我们也是担心这个东西安全性,包括毛总说的电池的稳定性到底它能达到什么水准。目前碰完以后我们心里大体有一个感觉,可以说问题不是很大。因为我们通过这个试验,包括我们在通县实验厂也在陆续做实验。目前跑了2万多公里,还在继续,跑的目的是从实验室得到一些数据,也是希望得到真实的实验场的结果。为了将来的销售做到心中有数。
姚宏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