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了解到你们向美国出口了超过2000辆的电动汽车,开始对这个产业有所了解,有所认识,这个数字是非常令人惊喜和欣慰的数字。你们在天津600路那条线上有一些实验运行样车,现在的稳定性非常好。我感觉,我们的技术路线方面,在整个汽车制造水平方面,已经是比较成熟了。看我们的福田、比克,都分别在国内和国外上市了。你们对将来的资本市场有没有什么想法?或者你们觉得资本市场对于你们发展新型动力汽车有没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王庆武:
资金的需求不是凭我坐这儿跟各位去说,我希望有机会的话,能去看一看。它是一个新兴的未来发展,刚才沈总说的,可能老百姓买这个车的时候,他多掏的那些钱是不能通过运营是省不回来的。这个不用算。为什么国家也要大力发展这个东西?我们出口的地方是美国的加州地带,那里的排放法规是世界上最严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未来你要把环境污染了,你要花几倍的钱修复这个环境,这个钱和你目前付出的钱,我认为这两个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的。我认为国家有这个战略眼光,而且他想到这点,他推出了这点。虽然目前的鼓励政策是着眼于企事业单位,我觉得用不了多长时间,这个补贴应该逐渐的补到终端用户手里。对于未来这个市场的发展,我认为是了不得的。它的前景我认为是非常广阔的。所以说从我个人的角度想,我恨不得这个行当里面形成一个很完整的供应链。互相把整个的电动车推向一个很大的高潮,包括电池,包括动力系统,包括一些副配,所有的供应能够上一个台阶。
目前您的电池也好,做大巴,我听说年初好象大约1000辆查不多的订单。在北京运营的效果,我听说也不错。我想通过互相推介这种形式,我们希望把这个行业借着国家的政策也好,借着我们目前的发展态势也好,把它能够带动起来,把它做成批量化。首先,是便宜,第二,生产出来的电池还稳定。因为它要上很大的规模的时候,它的投入就必须要保证作为商品的使用。所以说对于它整个的供应环节都是一个刺激,都是一个促进。我认为未来发展是十分光明的。而且对我们来讲,我们也希望得到资金的关注和投入,这样的话,对我们来讲它就能够很快从起步阶段增长到一定的高度来互相促进。这样的话,你才能把一个新兴的东西做得更好一些。谢谢。
钱晓宇:
我想再请教一下沈总。从我的角度来讲,福田汽车一直挺让我敬佩的一点是他有很高的战略,包括对战略的重视程度。福田汽车介入到新能源业务肯定不仅仅是看到眼前的问题,会有很长远的打算。在技术这方面可能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问题。福田汽车有什么样的考虑?
另外,光从产业的角度来看,成本和使用销售价格是很重要的因素之一。现在价格可能是很贵的,但是从您这边的情况了解来看,它到什么样的销售规模能够接近于传统的成本,当然也许完全低于传统的可能时间比较长一些。
沈杨:
这两个问题其实从技术上看是一个问题,就是技术、生产成本的发展。
我想接着两位专家的话说一下我个人的观点,说中国和外国的技术差距在什么地方。我想从整车厂的方面阐述一下我的观点。我想给大家一个事实,日本的普利瑞斯卖了很多台,包括本田的思域。但是中国汽车厂在这个技术层面上的混合动力还是一个都没有。中混和生混这个部分,中国汽车厂家还没有这个能力。为什么?其实电池到汽车不是简单的过程,电池把电生产出来,汽车在马路上开,中间是怎么把电从电池里面放到汽车里面的过程。在专业术语我们叫做电控,或者是发动机控制。这个实际上是中国和外国差得很远的地方。我说到几家外国的公司他们是起源于电控,他们在这方面做得很好。所以说日本能够很快的把他的电池和整车结合起来生产出相应的产品。
现在德国的博世和韩国的三星,一个做汽车控制的,一个做电池的,他们现在合力开发混合动力系统。这种商业模式在中国据我了解还没有大规模的出现。而且我认为这是中国技术发展的一个必经之路。在这方面我们也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对于在座来说这也是一个比较好的商机。从技术上来讲是这个问题。
从成本上可以这样说。中国08年混合动力汽车销售1000辆左右,这和中国1000万辆汽车的销售相比是九牛一毛。可以看各个研究报告,有的研究报告说到2020年中国的混合动力和纯电动可以占到15%—20%。这是他们有自己的商业模型,经济模型来计算。这也是根据一个说法,混合动力价格如果下降的话,市场扩展率必然会扩大。
这又说到了汽车厂的问题了,鸡和蛋的问题,究竟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整车厂说你能够提供好的电池,我们就能卖出去。电池厂说你能够出好车,我们就可以配上好的电池。电池厂也要投入一部分的研发。整车厂也要加强和电池厂的合作。这方面在欧美、日本很多经验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钱晓宇:
福田前期提供给市场的汽车当中很多的技术也是引进的。除了这条腿以外,你们自己的技术研发这方面有没有一些考虑?或者能不能把进展跟投资界的人士介绍一下?
沈杨:
我非常佩服你消息的灵通。我们在混合动力大巴引进了伊顿的技术,他的电池不是他自己做的,是买日立的。大家可以看出这也是合作的形式。电控系统和电池合作在一起,给整车厂提供一套的答案,解决的方案。这里有一些东西我们是可以国产化的,我们也是在做这方面的研究。说到最简单的,电池、电控里面,过程电池专家也说到了,中国的电池也是做得比较好的,所以从电池着手进行国产化是一条比较不错的路。而且这样也可以降低成本,这跟国家整个政策,方针的制定也是相复合地。
钱晓宇:
作为整车厂来讲,我自己的猜想是不是跟踪国家政策更多一些,因为更面向消费者。从您了解的情况看,中国政府推动的政策上和国际上比较领先的国家和地区相比,政策有什么差距?或者说差距有多远?中国政府后面还有没有具体的推动这个产业的政策?
沈杨:
我不想罗列每个政策的数字,但是就我们的分析来讲,中国对新能源汽车来讲,包括混合动力、纯电动以及燃料电池的推进是绝对不逊于欧美国家和日本的。中国政府还强调国产化的问题。应当说,我们在电池研发方面是丝毫不逊色于别人的,但是在电控,电池怎么样和整车配合的这个阶段,我们还需要有很多东西要学。
作为一个整车厂,作为一个企业来讲,我们首先考虑,或者是非常重要的考虑一点是经营怎么运行,现金流怎么过来,利润怎么产生。中国政府在这方面也给了很多政府的补贴。比如说现在的混合动力汽车很大一部分收入就是政府补贴。只有有了政府的补贴,整车厂才能进行经营运作,向市场提供产品。
姚宏光
我想问一下毛总,在锂电池领域,有几种路线?我们所熟知的可能是磷酸铁锂和锰酸锂,这两个技术请毛总从学术的角度,或者是产业应用的角度评价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