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方风力发电网>看资讯 >活动动态 > 中国能源变革与投资机会论坛(二)

中国能源变革与投资机会论坛(二)

2009-05-16 来源:金融界网 浏览数:6408

  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今天很高兴出席这样一个围绕未来中国能源变革与投资机会的论坛。

  我想这不仅是中国的热门话题,也是全球现在很多国家正在重点研究的话题。我在五一前到美国也参加了在美国旧金山召开了这样一个投资论坛。他也是和新兴产业,新的能源变革相关的各个利益相关体,有政府部门、研发机构、企业、金融投资机构、创投公司等等,研究怎么把握住这样一个机会,加快这个产业的发展。在中国这样一些活动最近也是非常频繁。最近活动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投资现在着手在研究这样的问题。过去只是在行业内部研究怎么促进行业发展,怎么做。现在和发展相关的金融投资过去关注得不够。

  我记得两三年以前,国外就建立了科林泰克这样一个金融投资机构的协会。这个协会在北美首先组成。三年以前他们跟我们开始接触,希望在中国也能开展这样的活动。在北京、上海先后组织过几次这样的讨论会。中国的金融投资参加得很少,基本上是保险公司。两三年以前,国外通过大量的统计分析已经看出了国际上金融投资的发展方向。最近几年在清洁技术包括新能源、环保这样一些领域当中,投资的增长速度已经超过了对IT的投入。表明了这样一个投资方向是代表了未来国际投资的重点新领域。这个新领域预示着国际新的科技变革和产业的革命。

  在我们国内这样一个时间到来得比较晚一点,今年以来我们的投资金融,我想在各个方面非常强烈的信号下,大家开始关注这个问题,研究这个问题。我想这是非常重要的。

  前不久在北京召开的绿色金融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也透露了这样一个信息,今年一季度通过银行出去的费用达到几万亿,但是在里面用到清洁技术这个投资方向只占了3%点几。他们自己都认为这样的比例太低了。这样的比例怎么引导我们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怎么转变经济增长的方式?所以在这里确实存在着很大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怎么样通过政策的导向,使金融投资能够向这个方向给予更多的关注。我想今天我们这样一个会议也是围绕着这个主题研究的。

  我听到了前一位石波先生的发言,感觉非常好。包括在座的杨院士,还有很多的专家,已经围绕着中国节能减排、新能源的发展态势给大家做了很多介绍。包括刚才石波先生讲的很多情况和观点,也都是反映了当今世界上新的发展趋势。

  我重点想把中国围绕新能源方面发展的情况向大家介绍一下。最近几年我着重在做学会的工作,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向通过政策也好,推动产业发展也好,这方面也在做一些工作。

  中国再生能源的发展并不是今天才开始发展起来的。我们随着世界能源革命早在第一次石油危机之后,也就是1973年。那之后很多国家开始看到了未来化石能源将要枯竭的问题。所以很多国家都制定了自己国家的新能源计划。当时美国政府,包括日本等等欧洲一些国家都制定了自己的新能源开发计划。同时在1981年,联合国第一次召开了全球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世界性大会。第一次通过联合国机构来推动新能源的发展。他当时把新能源,再生能源归纳了十几种。重点是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海洋能,这样一些能源作为未来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重点领域。

  中国政府当时也组成了中国代表团出席了联合国会议。而且在联合国共同宣言推动之下,国内第一次着手把中国的新能源的开发研究工作纳入到国家的科技计划体系。因为在80年代初期,我们国家在能源这个领域,大家关注的是常规能源,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当时都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主要是煤炭、石油、核能。再生能源在当时中国的能源政策里面是没有地位的。所以中国的发展应该说是从零开始,从没有开始。第一次纳入到了我们国家的科技计划体系,开始从研发工作组织,也正是在那个时候,我们在1979年建立了中国的太阳能学会。现在的再生能源学会的前身是太阳能学会。这个学会有30年的历史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过程当中可再生能源的发展。80年代我们的工作主要是研究开发工作,包括光伏电池、太阳能、热水器,从最简单的平板热水器,最简单的太阳能单晶硅电池,沼气。农村的小沼气最早是58年毛主席视察的时候看到的小沼气。80年代小平同志陪着金日成去看农村的沼气。中国的沼气是比较早的进入了大家的视野。

  中国的小水电建设应该说也是在世界上做得比较好的,但是在风能,太阳能这些方面都是很初步的。我们最早纳入国家科技计划的,研究的风力发电机是50瓦。现在我们是1.5兆瓦,3兆瓦,甚至更大的。我们最近在上海海上风力田,华润自主开发的风力机已经竖在东海的海上了。我们当年是要解决蒙古包的照明问题,50瓦,100瓦,到几千瓦,这样的发展做起来的。

  生物能主要是从农村的户用沼气池做起来的,后来搞了大中型沼气。我们那时着手围绕农村沼气问题做了一些示范。以村为基础建立一些太阳能村,新能源村的示范,把综合的小风机、太阳能、生物质能综合利用以后再农村能源建设当中开始发挥一定的作用。

  当时在80年代初期,中国成立了农业委员会,在农委里面第一次设立了中国农村能源局。也就是说最早的把农村能源建设纳入到了整个大农业的规划当中,开始政府有人抓农村能源问题。因为我们认为当时新能源的利用主要是在农村,偏远地区。

  当时从国家的科委着手组织能源政策,和几个部委联合研究能源战略。第一次把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纳入到了国家的能源政策。

  80年代总结了工作以后提出了发展的方针,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究效率。

  因地制宜是根据不同地方的自然资源特点,有的地方太阳能为主,有的地方风能为主,有的地方是生物质能为主。

  多能互补,通过互补系统解决当利得能源问题。

  讲究效率,在80年代最早纳入到了国家那时候的能源政策。但是那时候还没有纳入到整个国家的能源战略。随着石油危机的缓解,大量便宜的廉价石油又开始给大家提供了。

  这样的形势下,当时价格还很高的再生能源很难广泛的进入到大家的视线。所以在很多国家,包括在中国,这个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迟缓了,高峰下去了。

  到了90年代,92年联合国召开了里约的华沙大会,第一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问题,提出了气候问题,提出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再生能源又再一次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这次不仅仅是从能源的安全,能源的供应,更重要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是从没有污染的角度来出发。这样的基础上,各个国家开始基于能源的供应,长远的能源替代,特别是从各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把可再能源提到了战略的角度。

  《京都议定书》当中一些国家承担了减排的重要任务,最重要的是调整能源结构,寻找新的清洁替代能源。替代能源主要的就是可再生能源。核能也应该是一个重要的清洁能源,但是由于核安全的问题,大部分西方国家都是反核的。所以在这些国家更是唯一的把可再生能源作为落实《京都议定书》承担义务的主要手段。所以这些国家在进入到9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特别有名的就是再生能源的上网政策。过去很多国家都是给一定的补贴,比如说日本有十年给屋顶电站补贴政策,这个补贴逐渐减少,十年以后停止了。由于这个停止,日本的光伏电站建设停止了。现在又恢复了,再生能源在发展的初期由于它的成本价格还比较高。它的成本价格还难以和常规能源相竞争。国家为了推动它的发展,提高它的比重,完成减排的任务,所以他必须要加大这个力度。怎么才能加大力度?必须要通过政策的刺激来鼓励人们投资,鼓励人们更多的去用,鼓励人们建设更多的太阳能电站。所以欧洲在这个条件之下,因为美国没有参加《京都议定书》,这方面没有大的压力,就没有动力。而欧洲国家在京都议定书上签字了,他要完成他所允诺的指标。他要想办法制定更加可靠的政策来推动发展。

  所以欧洲率先制定了太阳能发电,包括风能发电的上网定价政策。由于目前的发电成本比较高,包括每一千瓦的建设造价,要高出常规电站若干倍。当然这里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目前我们常规火电也好,包括煤电也好,油电也好都没有计算外部成本。外部成本就是它的环境成本,这样一个温室气体排放给环境造成多大的影响,给社会造成多大的影响,造成了多少GDP的损失,应该把这个东西加上去,但是没有算这个成本。如果把这个成本一加,现在化石能源的发电成本不得了。目前再生能源的价格是跟我们没有计算外部成本的化石能源价格相比较的,一比较显然会高。前十年会高出10倍,差不多是10倍的常规电站。各个欧洲的国家就签订了政策,要以高于常规电价8—10倍的价格全额收购,鼓励人们建设屋顶电站,也就是每个家庭都可以成为一个电站。这个电站可以上网送电。他网上需要电的时候从另一块电表计价,取得晚上用电的需求。这个高出的成本是放到整个电网里面分摊。每一个消费者可能在一度电里面要承担几厘钱或者1分钱的负担。通过用电户的共同消费分摊了由于清洁电发电成本过高的这一块,并不是通过政府的补贴。这个机制随着再生能源,比如说太阳能的发电成本,风能的发电成本,随着技术的进步,科学的发展肯定会进行调整。第一年降低多少,第二年降低多少,通过这样的方式推进了风电,太阳能发电的成本。

【延伸阅读】

标签:

阅读上文 >> 中国能源变革与投资机会论坛(一)
阅读下文 >> 德国风能协会抨击德国核能政策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eastwp.net/news/show.php?itemid=2110&page=9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东方风力发电网

按分类浏览

点击排行

图文推荐

推荐看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