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国日本一年四季遭受海风劲吹,湿润的海风带来充沛的降水,远山赭石碧树,彤日高悬,蓝天如洗。虽然如此,却看不见日本海上风电的未来。
一、日本是最适合开发海上风电的国家
日本原本是一个非常适合发展海上风电的国家。首先它是齐国发达国家,工业基础雄厚,拥有先进的风电技术;其次它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拥有巨大的电力需求。但是,它缺乏基本的能源供应。尤其是在福岛核事故之后,核能将要退出历史舞台,它使原本能源短缺的日本陷入更为严重的境地。
或许上苍是公平的,没有给日本多少化石能源,却赋予了它用之不竭的风能。温和湿润的海洋季风分冬夏两季吹佛着岛国日本,海风也彰显了海上风电的优势——强劲而稳定。陆上风力发电的运转率仅为20%左右,而海上风力发电则高达30-40%,可以稳定地供应电力。
在日本风力资源储备最好的地区当属北海道和该国的东北部,但这里的电网等电力基础设施不完备,即便是建成了海上风电场也很难将电力传输到人口较多的西南部地区。幸运的是,在接近城市和工业中心的地区来自太平洋的大风也在猛吹,于是,沿海的静冈县、爱知县、千叶县甚至是九州岛都成了日本海上风电发展的发轫地。
虽然,海上风电项目进展速度缓慢,但近期,支持海上风电发展的声音却不断见诸报端。4月11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宣布,将核能、燃煤发电和水电作为基本负荷的电力来源,也就是维持24小时供电的电源。同时,他表示,因为日本领土狭小,适合发展陆上风电的地点有限,所以,从中长期来看,海上风电都是日本能源政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安倍的讲话无疑成了日本海上风电行业的加速剂。
在日本福岛传来难以见到的好消息,以丸红为首的财团在福岛海上风电厂的示范项目宣布建设完成。这对一向“蜗牛”速度前行的日本海上风电建设来说,可谓是关键时间节点。而对饱经核泄漏灾害的福岛来说,可谓是穿越了“死亡之谷”来到了“风光之城”。
“浮动式”开辟一条崭新的海上风电技术路线
长期以来,在海底建造基础以固定发电设备的“固定式”风机是海上风电的主流。但因为适合建造固定式海上风电场的浅海海域比较少,所以,当前,日本的海上风机多采用了浮动式设计——风机和承载风机的浮体结构像“浮子”一样漂浮在海上,为了避免“随波逐流”,绳索和锚将整个结构固定于海底。
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日本共安装了12台海上风电机组,机组容量共计2.1万千瓦。值得注意的是,安装在试验风场的机组中,有3台采用了“漂浮式”基础。
从技术的角度来看,这种浮式技术早已确立,并已在油气田开采所使用的浮式平台技术中得到了验证。但是,高成本依然是制约浮式技术在海上风电领域推广的主要原因。降低成本的主要途径就是现实风车的大型化。
去年6月,日本政府提出了“力争在2018年前后实现浮体式海上风力发电商业化应用”。在日本行政策制定者和海上风电支持者看来,海上风电可以同汽车和家电一样,成为日本出口的重要项目。
每台风力发电机需要1万到2万个零部件,如果海上风力发电事业发展起来,便可以带动整个产业链的繁荣,所以对相关行业来说,推动海上风电发展是极具吸引力的市场。
三、日本海上风电看不到未来
用好事多磨来形容日本海上风电发展再恰当不过。阻力首先来自渔业方面。日本没有中央机构来管理周围的海域,有权管理附近海域的是渔业公司,所以海上风电业主要想拿到海上风电开发权就必须搞好同渔业公司的关系。而在没能确保海上风电会不会影响渔业之前,渔民们往往都不愿意出让自己的海域给海上风电项目。
如今, 日本的确已经存在许多必要的储备,但如果想建立完善的海上风电产业链,在技术人员储备、安装和维修船和海底电缆方面日本都需要很多工作。
即便海上风电项目建设起来,要想拿到政府补贴也并非易事。日本政府规定风电场的筹备时间为4年到7年不等,这个时间规定变相延长了风电场拿到政府补贴的时间。日本风电产业正在向政府试压,希望将这个年限缩短到两年。到今年3月底,日本只有两个风电项目拿到了政府补贴,因此未来很渺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