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我国风场分布区域广泛,联合动力制定了由经度、纬度、海拔、时间、能量转换组成的“五维空间”个性化服务战略体系,提出“24小时内制定解决方案,48小时内完成故障处理,72小时故障闭环”,实现风电运营效益最大化。借助自主开发的“云平台”系统,联合动力技术专家实现了对风电机组运行情况的远程诊断和日常维护指导,突破了传统风电场运行管理模式,实现了风电场智能调度和自动化控制,大大降低了风场运营成本。
联合动力提供全过程服务的底气来自其强大的风电技术研发能力。低风速、高海拔、海上气候变化……风机的特殊化需求越来越多,联合动力开始致力于为风电运营商提供“私人定制”一揽子服务。针对高海拔地区气压低、日照强、雷暴多、温差大等特殊地理环境,联合动力对风机的冷却系统、叶片翼型等进行定制化设计,推出超高海拔机型。2014年4月,西藏那曲风场首批5台1.5兆瓦超高海拔风电机组全部并网发电,巍然屹立于海拔4600米的“世界屋脊”,实现了西藏高原大型风电设备“零”的突破,风电自此覆盖了我国各个省区。
截至目前,联合动力已经为近180个风电运营商提供风电解决方案,所有运行项目已累计贡献超过400亿千瓦时的发电量,接近于北京市2013年全年社会总用电量的一半;与燃煤电厂相比,这一发电量相当于节约标准煤近16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近4000万吨。(本报记者 温 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