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业绩似乎正在稳步上升,但是新能源板块目前的估值水平似乎也高得“吓人”。以今年一季报为基准,2009年新能源板块动态的平均市盈率高达150倍,其中尚未剔除部分20家亏损企业的数据。
目前该板块81只个股中,低于30倍市盈率的个股仅有9只。即使是金风科技这种颇受市场追捧的风电项目公司,其2009年动态PE也超过了60倍。
但仍有投资总监认为不贵,“成长股怎么能以静态市盈率来看待呢?”亦有上海某合资基金公司基金经理认为对于诸如新能源等行业前景光明的上市公司而言,投资价值并不以市盈率来衡量,“我们只会根据这些上市公司的新能源项目进展来判断是否卖出,不以市场估值为衡量标准。”
玫瑰派:新能源革命来了
硬币的一面是高得离谱的静态估值,另一面却是新能源行业光明的“钱景”,强调投资逻辑的公募基金在新能源行业是否具有投资价值的问题上,分歧明显。
著名私募基金经理石波在此轮行情中一直致力于新能源价值的开掘和投资。在此前接受本报采访时,他曾经这样描述其心目中的新能源产业:
“我觉得此时此刻就像1999年一样,正处于一个科技革命阶段。温总理近期也在说,经济萧条期最容易产生科技革命。凯恩斯主义只能救市,但救不了落后的产能,要走出萧条期,必须依靠熊彼得理论,通过创新引领市场,通过科技解决矛盾,要有新经济与新商业模式,不然人类发展就会出现困境,经济就会出现滞胀与衰退。1998年也出现过全球经济萧条,当时爆发了一场网络革命。现在是十年一个周期,奥巴马倡导的低碳科技与新能源革命时代来了。”
而富国基金的一位基金经理告诉记者,公司在2008年年末的确非常看好新能源行业,“当时认为在经历一轮经济危机后,新能源的崛起将成为必然,前景远非仅是能赚多少钱的问题,而是改变人类生活。”基于上述判断,富国基金在去年年末增仓新能源行业,“但涨到后面我们自己也看不懂了,短期上涨势头确实过大了,于是我们在4月份时选择了减持。”
抱有这种逻辑的基金经理不在少数,粗略计算,在各家基金公司2009年策略报告中,明确提出以新能源为投资主题的基金公司包括华安、富国、光大保德信、中海、南方、新世纪等基金公司。
但在经历一季度大幅上涨行情后,除华安仍旧选择坚守外,记者从相关公司了解到新世纪、富国、光大保德信、中海、南方等公司已经悉数减持离场。
离场者或许胆小,但并不妨碍胆大的后来者。海富通、易方达等基金在新能源概念上涨中继介入,目前为止同样收获颇丰。
易方达基金投资总监陈志民曾对记者表示,虽然目前的确新能源板块鱼龙混杂,但对于机构而言,需要去寻宝而不是回避。
泰达荷银基金管理公司首席策略分析师尹哲则认为新能源可能是贯穿2009年全年的投资题材。虽然前期新能源板块个股被追捧刚刚告一段落,但是对于新能源的炒作不会就此结束,下一波还会有行情出现。
“我快成为新能源公司的董秘了,”上海一合资基金公司基金经理看好新能源,他告诉记者因为有去相关上市公司调研,所以经常有不少同行向他打听新能源行业前景,对此他也很乐意“传道授业解惑。”
招商基金股票投资总监张冰同样看好新能源,他向记者算了这么本账,“现在,新能源电池仍然处于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转化阶段,尚未批量生产。如果未来锂电池能批量生产,电动汽车的普及性会越来越高,假如预计全球一半以上的小轿车使用新能源电池,按初次的购置成本2万元计算,这将带来几千亿元的新能源电池需求,所以,我们预期未来该行业还是有比较大的机会。”
毒草派:“新能源”是价值投资的死穴
但也有同行调研的基金经理对该行业前景依然选择沉默,“看热闹的多”,有上海基金经理如此表示,“对于该行业无论听公司或研究员解释多少回我都是门外汉,而且越听越复杂。”
“不管是公募基金还是私募基金,投资新能源行业,买新能源股票,多是投机和跟风,真正了解这个行业的很少。”深圳宝盈基金的一位经理认同该观点。
但仍看好新能源股的基金经理则坚持认为,这种尴尬是因为看得太细,“关注整个行业动向就可以了,新能源产业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如果执着于一些高新技术名词,只会将自己的路走窄。”
更多基金经理如张冰一样,看中并能看清的仅是新能源的发展前景,但也有深圳某“老十家”基金公司投资总监以行业没有真正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为由拒绝参与到此类炒作,“现在全球从政府到企业都在热炒‘新能源’的概念,而非汽车产品本身。在这样一个背景下盲目的跟风只会加速泡沫的产生,毕竟这个领域现在还是要靠核心技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