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力发电场带给瓜洲的将是年105.26亿元的增加值,这个数字是2008年瓜洲全县工业增加值的15倍。
“也将带动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电子电器行业、管理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一位官员称,在政府有钱的如今,只要项目合理,钱就向雪片一样飞到你的身边,这个速度是你自己都想不到的。在几年前连经过的火车都不设站的瓜洲,近日已经有民航总局的相关人士来考察建设飞机场,并且还有和风电配套的400万千瓦的火电厂已经在筹建中。一个仅仅拥有人口不到15万的小县似乎就要在贫瘠的土地上一夜变为凤凰。“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在瓜洲,总是能见到“建设陆上三峡”的标语。
新经济增长点
2007年,国家确定建设酒泉“陆上三峡”项目之后,受到了个别专家的质疑:边远荒凉、传送线网不够……
瓜洲也称安西,为古丝绸之路要塞,出塞必经之处,如今,最为出名的有敦煌石窟的姊妹窟榆林石窟。古老的文明并没有给瓜洲带来繁荣,在现代人的眼中,瓜洲是沙尘暴的发源地之一,如今在瓜洲,你能惊奇地发现各种创意的遮风口罩,大都出于各种布料自制,颜色多彩而迷幻。
在太阳几十万年的炙烤下,迎着阳光的石面变成了黑色,坚硬地平铺在大地上。而在地平线下,埋藏着巨多的黄金(204,1.47,0.73%),探明储量在中国排第22位。于是在改革开放后,“挖金子”成了当地的主要支柱产业,到了1999年,金子已经“挖得差不多了”的瓜洲,以追求GDP为主的地方政府官员开始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当时在能把火车刮出轨道的新疆大阪城,风电业已经取得了初步的发展,这给了“一年一场风从春挂到冬”的瓜洲人希望。在考察了大阪城之后,瓜洲县也跃跃欲试,开始测风。2000年,现瓜洲县发改委副主任韩明文带着测风资料去了北京,谁想被相关单位以“风速太大,不能发电”为由驳回。2004年,国家大力发展风电的政策已经明朗,瓜洲县再次向甘肃省发改委上报了一个50万千瓦的计划,最后仅批了10万千瓦。“说我们胃口太大!”
2006年,瓜洲终于迎来了它的第一个风能项目,从此一发不可收。
县发改委的账算得很清楚:2008年,他们县风电税收达到2000万元人民币,按照这个情况,十年后,县一年风电税收就能达到6亿-7亿。“一个10万千瓦的风力发电场一年发电2.4亿度左右,纳税800万元人民币。”韩明文说。
26岁的徐振东也是一位受益者,他的家在瓜洲县布隆吉乡乡下,中专毕业后正好赶上甘肃中电酒泉风力发电有限公司在县城招聘员工,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毕业的他学有所用。“现在工资能拿到2000元。”
千万级试验
据气象部门最新风能评估结果,瓜洲年风能有效利用小时数达2300小时以上,风能总储量达2000万千瓦以上。
与国内沿海、东北地区及内蒙古、新疆等风能较丰富的省份相比,瓜州风能资源有其独特的优势和特点:气候条件好,全年最低温度不低于零下29摄氏度,适宜风电机组的建设和全年运行;风电场面积大,建设条件好,规划的风电场均为沙砾覆盖的平坦戈壁荒滩,可减少同一地区季风变化带来的限制,形成“此起彼伏”的优势,降低运行成本;交通便利,各风电场均分布于兰新铁路、敦煌铁路和国道312线两侧等。
建设风力基地的一个重要原则是不能占用大量的耕地,在国家计划的4个千万千瓦风电的省份中,甘肃瓜洲占了优势。“都建设在戈壁滩无人区,不存在征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