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与陆上风电相比,海上风电还面临不少问题,一是海上风电设备制造,工程施工和运行维护等仍处于试验和探索阶段,大多数国产海上风电机组没有批量长期运行经验,尚未经受海上潮湿、盐雾、台风等恶劣环境的长期考验,设备故障率较高。二是海上风电建设缺乏专业化的施工队伍,施工经验不足,技术能力和施工管理水平需要加强。三是尚未掌握海上风电输变电核心技术,220千伏海底电缆和海上升压站还不能国产化。四是配套产业服务体系尚未健全,海上风能资源评价、海洋水文测量、海底地质勘测工作比较薄弱,基础设计、施工安装、运行维护等技术标准和规范不完善等。因此,需要统筹协调,发挥各方面的优势,通过工程建设实践,形成较为系统完善的海上风电产业服务体系。
二、海上风电开发建设方案
近年来,有关地方和企业都在积极开展海上风电项目建设前期工作,并已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总体来看,海上风电进展缓慢,这既与海上风电技术难度大有关,设备制造、建设施工和运行管理都比陆上风电要难的多,也与海上风电前期工作落实难和政策环境有关,包括海洋利用、海事管理、电价政策等。目前,各方面工作都有了很大改善,特别是上网电价政策已明确,具备了进一步加快海上风电建设的条件。
为了做好海上风电建设工作,今年6月下旬下发了《关于报送近期海上风电开发建设方案备选项目的通知》,要求地方发展改革委,能源局上报可于2016年底前投产的海上风电项目,主要条件是:企业积极、地方支持、场址落实、规模明确、并有前期工作基础。根据通知要求,河北,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河南,天津8个省(区,市)共上报项目44个、总容量1028万千瓦。辽宁、山东、上海没有报送项目。主要情况如下:
从地区分布看,江苏18个,容量319万千瓦;福建7个、容量210万千瓦;广东5个、容量170万千瓦;浙江7个、容量165万千瓦;河北4个、容量100万千瓦;海南1个、容量35万千瓦;广西1个、容量20万千瓦;天津1个、容量9万千瓦。
从海域分布看,长江以北23个、容量428万千瓦;长江以南21个、容量600万千瓦。其中,渤海海域5个、容量109万千瓦,黄海海域18个、容量319万千瓦,东海海域14个,容量375万千瓦,南海海域7个、容量225万千瓦。
从项目进展看,已核准项目9个、容量175万千瓦,正在开展前期工作的项目35个、容量853万千瓦。
从项目类型看,潮间带项目7个、容量84万千瓦,近海项目37个、容量944万千瓦。
从项目业主看,共涉及开发企业17家,其中,国电245万千瓦、华能140万千瓦、中广核85.2万千瓦、福建能源集团60万千瓦、中电投55万千瓦、广东粤电50万千瓦、河北建设50万千瓦、华电40万千瓦、大唐30万千瓦、神华30万千瓦、福建中闵30万千瓦、浙江能源集团30万千瓦、中水电27万千瓦、三峡21万千瓦、鲁能20万千瓦、南方海上风电公司20万千瓦、琥珀能源公司15万千瓦。此外,福建省还有3个、容量80万千瓦项目没有确定业主。(具体情况见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