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局在《关于规范风电设备市场秩序有关要求的通知》(国能新能源[2014]412号)(以下简称《通知》)的第二部分,提出建立规范的风电设备质量验收制度的要求,这对健全风电市场机制,确保风电产业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这项工作为何如此重要?我们首先来看一下现实中的困扰。据统计,截至2013年12月31日,我国并网运行的风电机组已达6.2万台。按照以往市场上机组供应合同的约定,应有74%左右的机组已出质保期或接近质保期结束,而实际情况却是,3.4万台机组中的大多数还没有进行质保期验收,涉及质保金数额超过200亿元。换句话说,因为机组无法出质保,制造商有200亿元的资金没有能够收回。为便于大家理解,我们来看单个企业的情况。据国内一家制造企业提供的数据显示,这家企业“2012年之前的质保金占款超过20亿元,按贷款利率6%计算,占款资金成本超过1.2亿元,这个数目基本是其2012年全年的利润。由此可见其对制造企业所构成的压力有多大。这种状况不仅让制造企业在质保期内的机组维护缺少投入,也对企业改进产品质量和新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带来消极影响,这几乎动摇了企业生产经营的基础。如果这种状况持续下去,由此带来的恶性循环会严重伤害到我国风电产业的根基。
尽管现在的合同中一般已将质保期从国际通行的2年延长至3年甚至5年,但开发商在是否让机组出质保的问题上,仍一直存在着很大的担心。如果出质保后,机组出现大规模质量问题,则损失的是开发商。现实中,有的开发企业也没能做好自己运维的准备,从各个角度讲,都不是很“情愿”这样做。由于双方存在利益冲突,都仅从自身立场看待问题,一旦出现争议很难达成一致。
表面上看,出现这种情况,既有机组质量的问题,也有双方合同约定不清晰的原因,但本质上是机场机制不健全造成的,缺乏统一的标准、明确的机制和畅通的信息公开渠道。因此,《通知》提出了三点解决措施,一是统一质保验收规范,二是建立质保期验收和争议解决机制,三是强化出质保验收信息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