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万历四年建造的总兵府,现在已经成为岛上著名的旅游景点,和南宋败亡南逃后建立小朝廷时修建的宋井、太子楼等,以及掩映在青山之间的南山古刹一道,交织出南澳岛秀丽的海、山、史、庙立体画卷,成为游客必去参观的历史遗迹。
海岛风电场
南澳独特的地理位置,不仅造就了小岛美丽迷人的人文自然景观,也蕴含着丰富的自然资源。
每年9月,经台湾海峡南下的气流直逼广东东部的南澳岛,给这座地处台湾海峡喇叭口西南端的小岛带来长达8个多月的强劲东南季风。
作为台风光顾最多的广东省的一部分,南澳岛每年遭遇的台风也不在少数。千百年来,世代生活在南澳、靠出海捕捞为生的岛民,对南澳的风既熟悉又敬畏。在渔民们眼里,风并不是什么好东西,历史上几次较大的海难,都因强烈气流所致。
1986年,风能专家到南澳岛考察时发现,南澳岛年平均风速达8.54米/秒,有效风速时数超过7000小时/年,有效风能密度1103瓦/平方米,远远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可以称得上是南海的“风柜”。一位来自荷兰的风电评估专家评价说:“南澳风况属于世界最佳之列。”让渔民们为之色变的风,成了南澳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
1988年,南澳启动中国第一个风力发电示范场项目,开始对风能进行开发。通过风力发电机,化风为电,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为生产提供动力。1999年,华能汕头风力发电有限公司开始在岛上建设风力发电机,2000年,第一台发电机投入运营。现在,南澳全岛已安装的各型风力发电机组约300台,总装机容量约13万千瓦,年发电3亿千瓦时,被称之为亚洲最大的海岛风电场。地面上,一桥飞架,将小岛和大陆紧密相连;在地下,海底电缆还把岛上的清洁风电,源源不断地送到隔海的汕头。
南澳岛的风电建设,是我们风电开发,尤其是沿海风电开发的成功范例。广东拥有全国最长的海岸线,4300多公里海岸线的近岸10公里区,具备4亿千瓦的装机容量,占全国沿海地区风资源的五分之一。从南澳向西,广东沿海的大部分区域均属风能资源丰富区,年平均风速6~7米/秒或以上,风能资源达到3~6级,年平均风功率密度为300~600瓦/平方米。
广东能源矛盾日益突出,陆域土地资源紧缩,已威胁到经济安全。因此,向海域寻求清洁能源被视为广东的战略性转折,能源消费占全国8%的广东启动大规模“向海”要电计划。南澳岛的风电建设,不仅开创了广东风电建设的先河,也拉开了广东沿海大规模风电开发的序幕。根据广东省“十二五”规划,2011至2015年,投产海上风电4座,共计55万千瓦,开工项目180万千瓦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