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后隐忧
2014年9月,国家发改委价格司组织国内几家大型风电企业和地方物价管理部门召开风电电价调整征求意见的研讨会。有知情人士透露,在此次研讨会上,发改委价格司“初步设定”的风电上网电价调整幅度是,风电标杆电价原先0.61元/千瓦时的地区每度下降2分钱,其他区域每度下调4分钱。并拟定调整后的新电价适用于2015年6月30日以后并网的风电项目。因此,众多开发商争相赶在“6·30”大限之前抢上项目。
“市场销售供不应求,公司业绩连续提升。”对于如此好的市场需求,金风科技(002202,股吧)董事长武钢却担心,“抢装潮”过后或将出现“大萧条”。
“风电上网电价若下调,则风电项目运营企业的营收状况会有所下降,成本回收周期会延长,企业开发新的风电项目的积极性会受到影响,风电设备的需求量也会减少,设备制造商的盈利能力也会遭到削弱。”宋智晨表示。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委会秘书长秦海岩认为,电价政策作为最重要的激励手段,在风电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发改委此次风电调价信号带来的不只是风电“抢装潮”以及业界对风电设备质量的担忧,还将对整个风电产业发展带来巨大影响。
他说,长期以来,影响中国风电产业发展的最大问题是并网难。而此次集中大规模的风电“抢装潮”势必造成短期内并网项目的剧增,对下一步风电并网带来更大压力,进而进一步加重弃风现象的出现。
最令业界担忧的是,建设市场的大起大落,这对风电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将带来沉重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