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弃风”,主要是指由于电网接纳能力不足、风电场建设工期不匹配和风电不稳定等原因导致的风机停止发电的现象。
在不少地区,风电过度发展造成风电规模与电网接纳不相协调,风电场弃风现象严重。
2012年,国家通过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个别地方限电状况有所改善,由于风电规模相对过大,电网改造滞后,各方利益冲突等原因,弃风限电状况难以得到明显改善。有的地方随着风电规模的持续增加,如果电网状况仍然没有改善,弃风现象将更加严重。
近日,国家能源局印发2014年下半年重点专项监管工作计划,水电消纳、分布式并网等列入其中,重点解决“弃水窝电”问题。
弃风率仍高
2014年上半年,全国平均弃风率8 .5%,同比下降5 .14个百分点。这是7月28日国家能源局下发的《2014年上半年风电并网运行情况》中公布的数据。但是,风电并网消纳情况好转的“喜讯”,并未让行业复苏的压力变小。《情况》显示,风电平均利用小时数979小时,同比下降113小时。
部分地区弃风问题仍然比较严重。新疆是全国并网容量最多的省份,达到,39万千瓦,不过弃风率也达到,17.25%,这意味着新疆的风电利用率也有待提高。此外,东北地区的弃风率仍居高不下,吉林上半年的弃风率达到19.75%,为全国最高,平均利用小时数只有727小时;黑龙江的弃风率为,15.52%,利用小时数为832小时,而东北风电企业每年平均运行小时数在2000小时以上,才可以获得盈利。
“弃风”主要是指由于某些原因不能让风电上网,只能让风机停止发电。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弃风电量约200亿度,相当于超过100亿元的经济效益,比2011年整整翻了一倍。再加之设备制造产能过剩和欧美“双反”的打击,中国风电行业进入发展低谷,多家企业出现亏损。
一是,无论是弃风量还是弃风率的变化,都呈现了类似一道“抛物线”趋势。2010年,弃风量以及弃风率都逐渐上升;到2012年达到顶点,为208.22亿千瓦时,比上一年多出了85.22亿千瓦时,近两年则呈现逐渐下降的态势;其中,2013年的弃风率在10%左右,与2010年基本持平;
二是,弃风量与风机安装量密切相关。2012年国内弃风量达到历史峰值,其前一年,10乙多千瓦的风机安装量,也是至今前所未有。众所周知,尽管2013年的弃风量有所好转,但不容忽视的是,这一年的风机安装量却达到了9亿千瓦。为此,我们有必要担心,类似2012年弃风的悲剧或许将会在2014年重演。
三是,弃风虽让人揪心,却丝毫掩饰不了它在整个电源结构中比重的提升。‘目前,国内风电发电量在整个电源结构中,比例不到3%,但是2012年,风电发电量已经首次超过核电的982亿千瓦时,成为继火电和水电之后的第三大主力电源。
鉴于中国新能源发展中弃风比较突出,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在第五届中国(甘肃)国际新能源博览会上表示,弃风严重的地区要控制规模。
史立山说,不断出现的弃风问题,暴露了中国能源规划、建设和运行中的矛盾和问题,资源丰富地区的政府对新能源建设是积极的,但对于如何充分有效利用新能源重视不够。
电网“弃风”的无奈
提起“弃风”,一般第一反应通常是电网不接纳。因出力不稳定、发电高峰与用电负荷不匹配,风电被戏称为“垃圾电”。不容忽视的是,风电和电网规划建设不同步、系统调峰不足、并网技术不成熟、就地消纳能力不足等因素,仍是风电并网的瓶颈。
有部分人士就认为,接纳新能 源与电网的垄断属性相背离,电网 没有动力接人风电,因此必须进行市场化改革。对此,电网也是满腹委屈,电网只收取过网费,风电和火电上网电价相同,接哪个都 一样,但风电消纳确实调度难度较大,不少地区火电装机容量就已经超过了当地最大用电负荷,导致技 术性“弃风”。
湖南省电力公司基层新能源调度专员介绍,由于风电不稳定,火电是平稳的调峰电源。电力调度计电是平稳的调峰电源。电力调度计划围绕风电来做,然而风力发电不一定与预测相近,预测不准时就出现了“弃风”。一位从事电网运行近十年的基层人员也抱怨,“吉林晚上风大,特别是冬天夜里风呼呼地吹,时大时小。”上夜班得时刻盯着,工作强度非常大。
对此,国网能源研究院副总经济师白建华接受记者采访表示,解决“弃风”限电,首要是进一步挖掘风电基地的消纳潜力,如需求侧管理优化负荷曲线、风电供热试点、适当补偿火电辅助服务等。
转变在悄然发生。国网及各省电力公司都在进行调度系统创新,平均减少“弃风”近10%。其中吉林省电力公司研发了国内首套风力发电预报系统、装设首套风电外送稳控装置。宁夏电力公司也在优化跨区直流调度日前计划。
与电网规划不同步
山东电监办输供电监管处相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为了加快项目审批和开发进度,相当数量的发电企业将大风场分割成若干小项目,目前山东大量新建的风电场容量集中在4.95万千瓦至5万千瓦,由此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风电接人系统难以统筹规划、统一建设:风电项目业主与电网企业沟通协调机制不顺畅,导致风电场建设与接网工程建设时间不同步等。
2012年9月,国家能源局就已经发布了《风电发展“十二五”规划》,但电网的发展规划却明显滞后。国家电网公司发展策划部副主任张正陵对媒体表示,导致“弃风”有风电技术、系统条件、体制上煤电计划的问题,也有电网滞后的原因。风电开发规划要和电网规划相衔接,但是前些年这方面做得不够,有了风电开发规划却没有电网规划。
“风电行业发展速度太快,风电项目的增长率已远远超过电网公司的并网能力,风电项目和电网项目‘不同步’使得‘弃风’现象较为常见。”业内专家说。
解决之道
针对弃风限电,主要有两种解决方式:一是,增加当地电力负荷,建立风电供热的示范项目;
二是,建设跨区输电的通道,将风电输送到中国东部电力负荷中心。
“西部北部有我国最大的风光资源潜力,东部南部有巨大的消费需求,解决“弃风”问题根本上还是要加快建设特高压等跨区输电通道。
“针对“弃风”问题,政策层面正在做出调整。参与能源“十三五”规划前期调研的相关人士向上证报记者透露,区别于“三北”占全国风电85%比重的原方案,能源“十三五”规划将提出新思路,更重视东部沿海分散风光资源的开发,适当提高东部目标,减少西部装机容量。
与此同时,国家能源局也在委托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进行甘肃酒泉等风电基地集中运行的后评估工作,总结风电规模化产业发展经验,优化能源管理体制。
白建华说:“电网建设通常需要2年,风电场建设周期却仅需半年,这一时间差使得解决“弃风”问题,必须优化电源电网的投产时序。考虑到西部北部有我国最大的风光资源潜力,东部南部有巨大的消费需求,解决“弃风”问题根本上还是要加快建设特高压等跨区输电通道。”
比如,新疆哈密一郑州800千伏直流特高压建成后,外送能力增强,哈密的“弃风”限电问题得到很大程度缓解。而宁夏要想缓解“弃风”问题,也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宁东一山东、宁东一浙江两条直流输电线路的建成。
不仅是电网,建设跨区输电通道几乎是所有风电相关企业的期盼,白城当地风电开发商、设备企业及设计单位均向记者表示,“先解决并网机组的限电问题,下一步建输电线路,尽可能多接风电。”
尽管弃风不断,每年浪费大量风力资源,但是推动风电产业发展却没有改变。国家在推动大规模集中式开发,向集中式与分散式发电相结合转化;并向陆上风场开发与海上风电开发相结合转化,不过仍将坚持规模化和陆地开发为主,海上风电进行示范为原则。